《魅力西昌》出版發(fā)行闡釋四川涼山彝族火把文化
《魅力<a href=http://www.ls520.ne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西昌</a>》出版發(fā)行闡釋四川<a href=涼山彝族火把文化"/>
2014年四川涼山彝族火把節(jié)剛落下帷幕,30日上午,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魅力西昌》新書在四川成都舉行出版發(fā)行座談會。在西昌2014年正值建市35周年之際,該書不僅圖文并茂地向外界闡釋了涼山彝族火把文化,而且全面地展示了35年來西昌的巨大變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西昌的人文美麗。
當天,四川省老領導宋寶瑞、李洪仁等以及西昌市部分領導、該書主編、一批知名作家學者和中央、省、市媒體代表出席了座談會。 據(jù)《魅力西昌》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博史阿尕介紹,這本書的編輯出版,緣于2013年金秋,由四川省彝學學會和涼山州彝學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中國·西昌首屆涼山彝族火把節(jié)文化論壇,當時邀請了50位海內外知名作家學者相聚西昌,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梳理了火把文化的演變漸進脈絡;第一次較系統(tǒng)地將火把文化與人文關懷、人性關切融入民族文化進步的血脈流動之中。此后,許多作者撰寫出了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高質量論文,編委會當時就考慮要將論壇的成果結集出版,讓更多的人分享到理論成果。
《魅力西昌》全書約35萬字,分“域外飛歌”、“故土情韻”和“彝風感懷”三輯,分別收錄省內外知名作家和彝族學者的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和彝學專論,作者包括作家、戲劇家魏明倫,四川日報高級編輯、原《天府周末》主編伍松喬,作家唐宋元,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教授普弛達嶺,西南民大彝學院院長阿庫烏霧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視角,謳歌西昌的山水之美、風情之濃、人文之厚。書中還配有許多精美的攝影佳作,與文字相呼應,堪稱圖文并茂,傳遞出西昌在建設生態(tài)田園城市中的文化考量。
全書三輯中,《把西昌發(fā)射出去》、《論西昌的魅力》、《火把節(jié)的贊歌》、《火把節(jié)里的火把》、《以“標志性文化”統(tǒng)領西昌城市景觀建設》和《火把節(jié)活動中彝族非遺文化保護相關問題研究》堪稱代表作和佳品。字里行間通過作者親身體會對西昌的巨大變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西昌的人文美麗作了一個整體勾勒。
四川大學教授舒大剛在座談會說:“西昌的魅力全在于它的天地人文,西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一定要緊緊抓住‘文化’這張牌,把文化品牌做得越大,就越有價值。”
此番話也切合了西昌市決策層的思考。西昌市委書記李俊在這本書的序中,深情款款:“在燦若星河的民族文化寶庫中,彝族火把文化是滿天星斗中十分耀眼的一顆。來源于生產(chǎn)生活,發(fā)軔于鄉(xiāng)土民間,出自于平民百姓,生長于現(xiàn)代社會,這既是火把節(jié)星火燎原的草根情節(jié),也是喧囂塵世中割舍不了的生命溯源。”
記者從多個渠道得知,《魅力西昌》新書已在北京和成都等地同步上市向廣大讀者推薦,希望更多的人從書中更加全面了解西昌、關注西昌和熱愛西昌。(完)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