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嫁娶文明操辦 陋習漸去新風勁吹
金陽縣于去年10月出臺了《關于規范婚喪嫁娶、厲行勤儉節約的通知》,狠剎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之風后,借喬遷新居、子女升學、子女滿月等名義公開宴請、伺機斂財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婚喪嫁娶文明操辦,陋習漸去新風勁吹,全縣干部群眾無不拍手稱快,一片叫好。
“亮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畫“紅線”。嚴禁全縣干部群眾借喬遷新居、子女升學、參軍就業、子女滿月等名義公開宴請、伺機斂財;嚴禁超標準、超范圍操辦婚喪嫁娶,結婚宴席不準超過69桌(690人)、辦理喪事宰殺牛數不準超過10頭、喪事辦席不準超過60桌,婚禮不得分次多處宴請、不得濫發請帖;嚴格實行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書面申報審批公示制度;垂管部門的公職人員、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員、特崗教師、西部志愿者、單位臨聘人員、離退休干部、縣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參照國家公職人員執行。
出“嚴招”。在執行過程中,將規范婚喪嫁娶事宜納入全縣黨風廉政建設年度目標考核管理,實行“一票否決”制。紀委監察部門加強經常性的監督檢查,并定期不定期到各鄉村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認真查處。并建立了舉報制度、設立舉報電話,加強群眾監督,對出現違規操辦婚喪嫁娶事宜的單位或部門“一把手”,將采取責令作出檢查、誡勉談話、免職等方式處理,一般干部職工依照相關規定處理,逐步建立起健康、文明、科學的婚喪模式。
延“觸角”。全縣范圍內,不管干部群眾,都只許按照審批規模辦理婚事和喪事宴席。村組干部和城鄉居民婚喪嫁娶規范事宜,納入村(居)委會的《村規民約》管理。村(居)委會干部和城鄉居民違規操辦婚喪事,一經查實,追究鄉鎮黨委書記、村(社區)支部書記、村(社區)委員會主任的責任。
倡“新風”。在全縣各村(社區)修建“民俗活動場”,并配備了廚房、餐廳、壩子等生活設備設施,引導群眾利用村民活動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組織開展紅白理事、禁賭、移風易俗等教育活動,倡導村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在各村成立了“婚喪嫁娶文明操辦服務隊”,由縣文明辦、縣團委、縣婦聯等單位籌集資金,為其購買餐桌、板凳、盆子等餐具,統一交由村委會管理,并成立管理機構,制定管理制度,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該村范圍內婚喪嫁娶時的操辦。
干部群眾一片叫好“縣上婚喪嫁娶‘規定’的確干好了,以前,我們家有些時候,一個月都要收到七八張請帖,當月的工資就算沒了,生活費都成問題,現在,結婚請帖少了,喪事殺牛的也少了。”
“這種好風氣,干部早就該帶頭,現在,不要說你們干部了,我們農村農民都沒有大操大辦的現象了,縣上的‘規定’確實干對了,婚喪嫁娶風氣真的轉好了呢!”
……如今,只要在婚喪嫁娶場面,干部群眾免不了都在說,自規范婚喪嫁娶相關事宜后,在金陽縣,從城市到鄉村,從干部到群眾,婚喪嫁娶文明操辦了,讓陳規陋習漸漸遠離,婚喪嫁娶事宜新事新辦、簡事簡辦,風氣越來越好了。
“過去辦婚禮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又受累;現在講的是移風易俗,比的是勤儉節約。”一位農民樂呵呵地說,在去年以前,農村的相互攀比現象嚴重,在對老人和子女的婚喪嫁娶中所支出的標準、辦理的檔次越來越高,除了租用車隊外,還有隆重的禮儀,農村學城市、農民看干部、鄰居比闊氣,兄弟比標準。一次結婚下來少則幾萬元,多則十余萬甚至幾十萬元,一次喪事辦一下來,少則數萬,多則十余萬,為了“面子”不惜舉債盲目攀比,不僅浪費,還影響社會風氣。現在,婚喪嫁娶不講排場、不比闊氣,不舉債辦婚事,不借機斂財。一股倡勤儉、興節約、拒鋪張、反浪費的清新、文明、簡樸的婚喪嫁娶新風已在廣大城鄉悄然興起。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