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漢雙語電視連續劇《孟獲傳奇》介紹
由雷波縣語委策劃、出資的48集彝族電視連續劇《孟獲傳奇》,由老板薩龍撰寫,撰寫工作已近尾聲。據策劃者縣語委主任韓拉史和專家馬加也及撰稿人介紹,《孟獲傳奇》是以彝族傳統文化為主,站在歷史學、民俗學、影視人類學、考古學角度策劃創作的。
劇本描述公元184年5月4日,中國北方爆發了以張角為首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各族人民紛紛響應,反抗朝廷的各民族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南方的蠻國國王孟色格受召赴北邊鎮壓起義軍,持續征戰了20多年,最終戰死于北方。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王朝滅亡,天下分為魏、蜀、吳三國。南中地區孟色格的大兒子孟獲繼承父親的遺愿,用“天下和平五準則”治理國家,內部沒有戰亂。
劇本表現了孔明南征的過程中,發生在孟獲身上的可歌可泣、鮮為人知的故事。
《孟獲傳奇》一劇,表現了以孟獲為代表的彝族人不侵凌弱小、不畏強暴、不受侮辱、抑惡揚善的民族特質,展示了世居西南的彝族人驍勇善戰民族特征,表現了彝人追尋幸福之路的歷程,展示彝族這一古老而勇敢善良的民族在語言、文字、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方面嘆為觀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體現了彝族是一個開辟了南絲綢之路、來往于阿富汗、印度、成都之間的南方少數民族,以彝族歷史上著名的“四十八部彝酋”管轄時期,孟獲與諸葛亮為首的彝漢戰爭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彝民族勤勞善良、英勇善戰的特點;彝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美的民族服飾和生活器皿、豐富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眾多的農作物、生活習俗和民族心理都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孟獲與諸葛亮九個月的鏖戰,著重表現了雷波多姿多彩的鄉土文化。
孟獲與諸葛亮經過戰后和談,訂立了互不侵犯的協議。嗣后,孟獲經諸葛亮推薦,受命擔任蜀國御史中丞,西南一帶自此由孟獲統領。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西南彝區出現了“民族和睦團結,生產繁榮發展”的安定局面。所以,為紀念孟獲之功,后人雕塑了孟獲像,建廟于今雷波馬湖金龜島上,四季受祠,至今香火旺盛,游人不絕。
在《孟獲傳奇》中,作者為觀眾刻畫了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其中重要人物有孟獲、劉備、諸葛亮、孟色格、莫克地知、祝融嫫、孟優、摩鐵等人。孟獲“威猛剛毅”、“義重如山”,孟色格是樂于助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該劇本每節都有一個以上看點,對彝族天文歷法,彝族婚戀、彝歷年、彝族的信用原則、彝族宗教、畢摩的知識、彝族小孩的取名習慣、彝族的軍事、彝族的醫藥、火把節、彝族的漆器、彝漢通婚、彝酋的確立、彝族的神靈信仰、“所炯(春節)”一詞的由來、彝族服飾文化、喪葬文化、餐飲、彝族的歷史觀、自然觀、英雄觀等等彝族文化的詮釋,是一部彝族文化百科劇。
取景描述 劇中用真實的場景展現了當時南中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獨具特色的雷波彝族民間歌舞,間有民族地區優美風光如大涼山的雷波縣孟獲山、蜀諾山、錦屏山等山脈和西寧風光、媽咪澤自然保護區、馬湖景區、樂水湖、溪洛渡景區的描繪,同時也對黃瑯的哈拉茲莫、雷波的阿種茲莫、瓦崗的沙瑪茲莫的服飾與文化作了鋪陳,其中雷波縣瓦崗片區的格合服飾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目前只有兩個鄉的村民穿著這類服飾。這些格合服飾將會成為該劇的經典畫面。這對研究彝族歷史文化有較高的價值,也能給觀眾以全新的奇異文化的視覺感受。這樣安排,對宣傳雷波,提高雷波的知名度將發揮重要作用。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