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成四川涼山富民強縣支柱產業年產值52.6億
從涼山州農工委獲悉,2013年,涼山全州蔬菜種植面積102萬畝,產量達242萬噸,實現產值52.6億元。眾所周知,涼山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我國現有的大部分蔬菜品種都可以在涼山種植,蔬菜產業已成為涼山州富民、強縣的一大支柱產業。
產業布局合理 全州17個縣市的不同氣候帶均有蔬菜栽培,按生態條件不同和種植種類不同涼山州蔬菜產業逐漸形成了不同區域特色,如金沙江河谷早市錯季蔬菜區(以茄果類、瓜類為主),安寧河谷特色蔬菜栽區(以蔥蒜類、葉菜類、豆類、茄果類、甘藍類、瓜類、水生菜類、食用菌類為主)、大宗蔬菜優勢區(葉菜類、根菜類、芥菜為主),大涼山生態菜區(以二半山錯季根菜類、甘藍類,野生菜及水生菜為主),以金陽、雷波為主的白魔芋生產加工優勢區。特別是在涼山州安寧河流域的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及金沙江流域的寧南、會東等縣,隨著蔬菜產業的加快發展,蔬菜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增加,商品菜率逐年提高,菜農收入逐年增加。
近年為充分發揮安寧河流域的生態資源優勢,近年涼山州、縣政府加大設施蔬菜發展力度,規劃在安寧河流域和成昆鐵路沿線建設5萬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2009年、2010年短短兩年先后拿出2000萬元財政資金,通過補貼形式刺激設施發展,收到明顯成效,目前全州新增設施蔬菜面積2000多畝,年新增效益3000多萬元。
高海拔山區受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滯后影響,蔬菜生產處于粗放、自然狀態,加之氣候冷涼,病蟲害發生較少,幾乎沒有化肥、農藥等化學品投入,產品綠色、生態。特別是圓根蘿卜(蕪菁),家家戶戶種植,除地上部分葉片用于制作腌菜外,地下部分塊莖多作飼料,栽培面積32萬畝,產量45萬噸以上(未計涼山蔬菜總面積、總產量中),是待開發綠色產業。
產業特點多元 涼山境內地形地貌復雜,綜合農業區劃為川西南山地區,細分為干熱河谷、寬谷盆地、中高山區和高山區四種農業類型區。由于受大氣環流與復雜的地形條件及海拔高差的綜合因素影響,形成我國同緯度地區獨特的立體氣候類型,從南亞熱帶到北溫帶均有分布,適宜發展的蔬菜種類眾多。由于涼山州光熱資源豐富,尤其是冬春光熱條件極其優越,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因此,發展早市、錯季、設施蔬菜產量高、品質優,條件十分優越。
涼山州有蔬菜品種十三大類,800多個品種,其中優良地方品種有180個。特別是本地的蒜薹、小蔥、茄果類等蔬菜獨具特色,具有一定市場需求,開發潛力大。蔬菜引進品種150個,產品豐富多樣,可為涼山優勢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品種儲備,滿足蔬菜發展的要求。
蔬菜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涼山的勞動力價格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低,成本競爭優勢明顯。涼山擁有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價格較低,對涼山蔬菜產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涼山農村一、二、三產業2009年勞動力結構為82%、6%、12%,可見涼山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所占的比例較高,有充裕的勞動力資源可以從事蔬菜生產。
國道108線和成昆鐵路由北至南縱貫整個安寧河流域,長達300多公里,流域內100%的鄉和90%的村都通公路,西昌青山機場其導航設備及各類設施可與全國各飛機場通航,正在建設的雅攀高速公路冕寧瀘沽至攀枝花已經通車,雅攀高速公路2010年將全線貫通,給蔬菜產品的運輸和外銷提供了十分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
同時,涼山州可發展優勢蔬菜面積潛力大,全州人均耕地近2畝,適宜發展優勢蔬菜的面積200萬畝左右。充分利于涼山自然資源的優勢,通過提高農戶種植技術、科學合理調節茬口、增加蔬菜復種指數、大力推廣設施農業等措施可使蔬菜生產單產潛力大幅提升。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