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大桶水”,涼山如何奏好三部曲
“上一個‘大桶水’生產線的計劃只有擱置一下。”7月4日,在西昌市西溪鄉上鄉村的公司辦公地,涼山州西昌市眾和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聶兵向公司中層干部開吹風會時宣布,公司下一步發展方向是瓶裝飲用水。
聶兵所說的“大桶水”就是桶裝飲用水。近年,涼山州桶裝飲用水市場越來越大,生產企業也迅速發展到30余家,就是這樣一個“蛋糕越做越大”的行業為何讓身處其中的部分經營者并不看好?
“行業門檻低,生產經營企業良莠不齊,不但有無序競爭現象存在,而且行業安全面臨巨大挑戰。”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岳雄華說。
今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大桶水”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發此通知后要求各市州,嚴厲查處違法行為,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6月25日,涼山州“大桶水”生產企業法人約談會在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西昌航天礦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平強烈呼吁,建立“大桶水”行業協會,維護市場秩序。
“政府監督有力,企業主體作用發揮,消費引導理性是‘大桶水’行業健康發展必須演奏好的三部曲。”岳雄華認為。 監管,一手扶持一手嚴打 7月3日,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曹福永又一次帶領該局相關工作人員前往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監督檢查。
今年4月開始,涼山州對轄區桶裝飲用水質量安全進行了專項整治。一系列監督檢查,該局發現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生產管道、水桶的清洗問題,封蓋密封問題,運輸存儲問題以及產品標示問題。6月25日,涼山州“大桶水”生產企業法人約談會召開。“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優化了工藝流程。”參加了會議的聶兵說,希望這樣的會多開。
通過監督,涼山目前已有1家“大桶水”生產企業技改完畢,2家企業正在進行升級改造,1家非法生產銷售“大桶水”的生產作坊被立案查處,2家不符合食品法規的生產企業被要求限期整改,3家檢測不合格的企業正在接受處理。
“對于有規模、有市場、有實力、有信譽的企業以扶持為主,對于規模小、生產不規范、有不良記錄的企業以嚴打為主。目前,嚴打的一手更硬一些,下一步,要更加做硬扶持這一手。”岳雄華說,扶持除了政策咨詢、人員培訓上的幫助,還有項目和資金支持。
主體,一是企業二是協會 在涼山州冰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關鍵控制環節示意圖貼在顯眼位置。在這張圖上,清楚地羅列出從水源到儲存6個關鍵控制環節的操作要領。
“‘大桶水’質量安全控制主要在生產車間,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科科長景明亮介紹,“大桶水”專項整治過程中,涼山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各生產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全面自查原輔材料、生產場所、設備及器具消毒設施、生產記錄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情況。
四川西昌匯康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曾是涼山州第一大民營乳品生產企業,但現在這家公司不生產乳品,轉而生產桶裝飲用水等產品了,說起其中原因,公司總經理程勇林噓唏不已。
2003年,程勇林和另外幾人投資40多萬元建起公司,生產鮮奶、酸奶和奶飲料。公司發展到2008年時,年銷售額達1500萬元。可就在2008年,因三聚氰銨事件、皮革奶事件,全國奶制品市場一落千丈,公司銷售業績也因此下降。2010年8月,公司停止了乳品生產和銷售。
“一個企業的質量安全問題可以毀掉一個行業。”因此,程勇林現在成為“大桶水”行業質量安全的“義務宣傳員”。
“保證‘大桶水’質量安全,政府監督必不可少,但關鍵在企業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建立行業協會,增強行業自律非常有必要。”在涼山州“大桶水”生產企業法人約談會上,王興平的呼吁得到了程勇林、聶兵等人的響應。目前,涼山州“大桶水”行業協會正在籌建中。
引導,主要市場其次政府 “我們的好水越來越沒有地盤,那些低價銷售的水反而有市場。”7月4日,在西昌航天礦泉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王興平憤憤不平地告訴曹福永,以前跟公司合作多年的幾個學校現在都不用他們的水了。
“‘大桶水’目前主要分礦泉水、天然飲用水和純凈水三種,雖然一般群眾搞不清楚三者的概念,但它們有天壤之別。”景明亮說,礦泉水是礦,一般來自地下,開采要具備采礦權,礦泉水有23個硬指標;天然飲用水一般來自地表,開采難度低,有19個硬指標;純凈水就是用自來水也可以生產,所以成本相對較低。
記者在西昌市三岔口南路、吉祥街和長安西路走訪了幾個“大桶水”使用門店,沒有一家店主知道礦泉水、天然飲用水和純凈水的區別。
“采礦成本高、使用的桶都是30多元一個的新料,我們的礦泉水就是賣13元/桶,也只有1元左右的利潤,而部分企業,不但水成本低,而且用的是10多元一個的水桶。”王興平說,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空前壓力。
“市場充分競爭不是壞事是好事,它倒逼企業提高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但是,也要避免以次壓好、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岳雄華說,一方面要向消費者普及飲用水知識,讓市場更加理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利用政策、項目、資金,引導有規模、有實力、重質量的企業走差別化的路子,讓質量和品牌深入人心,贏得市場。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