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米到5厘米 涼山“大手筆”縮小精度范圍
“我說嘛,咋個實時差分定位系統不靈驗了,原來是基站停電,服務器不工作了。”10月10日下午,西昌市地理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張瑞將涼山州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西昌基站服務器重新開起,并在該服務器所在的涼山州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辦公大樓頂樓測試信號。
近年,隨著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年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與涼山州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提升這一基礎工作的戰略地位。
測繪業因需要而立身今年,涼山州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僅重點項目就安排涉及農林牧水利、交通、能源、特色產業、城市建設、民生及社會事業等六大類143個,總投資3740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673億元。
抓項目成了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但項目的基礎在哪?項目地形圖測繪→項目規劃→項目設計→項目施工,這是項目建設的基本流程。可見,項目的基礎在測繪,大上項目必然測繪先行。
“從1993年原涼山州建委增設測繪職能科室到2011年正式掛牌涼山州地理信息測繪局,標志著測繪工作由默默無聞走向舞臺中央。”涼山州地理信息測繪局副局長賈東升告訴記者,重要的是,涼山不僅在機構建設上向測繪業傾斜政策,而且在測繪方面加大了投入。
目前,涼山州完成了17縣市城市基礎控制網的建立及改造;購置了法國SPOT5航天遙感衛星影像數據32景,所有縣市建立了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完成涼山州界內356幅1:10000數字地形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測繪……全州結束測繪基準亂局投資200萬元、于2009年建成的涼山州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堪稱大手筆。“該系統共建13個基站,覆蓋涼山州90%以上的國土面積。”當年負責該項目建設的涼山州多維數字城市測繪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健介紹,該系統建立了涼山州共同的大地基準和高程基準,結束了測繪標準混亂局面。
2005年末,涼山州地形圖坐標系統有5套標準,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建成后,全州地形圖共同使用80西安坐標系。“這為各部門生產的地形圖實現跨行業和區域利用及再利用創造了條件。”白健說。
在涼山州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辦公大樓頂樓測出信號,張瑞立即趕到西昌市西郊鄉南壇村五組,在涼山州審計局經濟適用房建設工地,支起實時差分定位系統,開始忙碌起來。原來,在該工地,涼山州審計局經濟適用房圍墻建設引起了南壇村五組村民的質疑,村民認為經濟適用房圍墻占了村里的土地。經過半個小時的忙碌,張瑞測出圍墻中心線的控制點在規劃紅線內,未占村民土地。
“過去測量的這樣的基準數據要從位于瀘山上的國家控制點引數據,不但偏差大,而且需要一周左右時間,現在采集數據通過涼山州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不但快,而且精準。”張瑞說,過去精度范圍在3米左右,現在精度范圍達到5厘米。
各自為政到平臺一統“涼山州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的建設奠定了涼山州測繪業在數據采集、圖表生產環節現代化基石,近年來,涼山州測繪事業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涼山州測繪業要取得跨越發展,還必須擺脫測繪工作各自為政的困境。”賈東升認為,擺脫這一困境的路徑就是建設涼山州地理信息管理中心。
目前,涼山州承擔有地理測繪任務的單位包括了規建部門、國土部門、林業部門、交通部門、農業部門等,這造成了財政重復投入、測繪結果浪費嚴重。
這種局面將得到改變。近日,《涼山州“十二五”基礎測繪發展規劃》出爐,涼山州建設地理信息管理中心已納入此規劃。年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與涼山州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準備聯合投入1.4億元,加強涼山州地理信息基礎建設,其中包括對涼山州地理信息管理中心建設的投入。“建成后的涼山州地理信息管理中心將擔綱全州地理信息統一平臺的責任,實現17縣市和各部門地理信息互換共享。”賈東升說。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