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連續六年全省第二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省財政工作會議上獲悉,2013年,涼山州財政“雙百億”工程穩步推進,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位居全省第二位,實現了2008年以來連續六年保持全省第二位的好成績。
2013年,我州緊緊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工作基調,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和“兩手抓”、“雙提升”“三級跳”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兩化”互動、“三化”聯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大投資拉動、做大產業支撐,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財政經濟運行態勢穩中向好。全州公共財政總收入實現150.3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10億元,同比增長10%。
我州始終把財源建設放在首位,根據產業優勢和市場特點因地制宜培植財源,形成多元化財源結構,增加財政經濟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堅持項目支撐發展戰略,認真研判和分析中央及省的政策動向,積極做好政策對接和項目資金爭取工作,促進項目的落地開工和投產見效,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2013年,共完成稅收收入64.9億元,同比增長9.1%。增長比例較高的有車船使用和牌照稅、國有資源(資本)有償使用稅、煙葉稅、個人所得稅、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增值稅等。
2013年,全州地方公共財政支出完成333.4億元,同比增長11%。以“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原則,我州統籌安排財政支出,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在確保全年財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全力保障州委、州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和民生性支出,集中財力重點支持民生保障、社會事業、安寧河谷率先發展、大涼山和木里藏區扶貧攻堅、追趕跨越發展,切實加大教育、衛生、交通、扶貧、新村新寨、社保和救災救濟等一系列民生性投入。同時,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州“十項規定”,嚴禁鋪張浪費,厲行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從嚴管控“三公”經費,嚴格審批各種專項工作經費,讓有限的資金更多更好的用于民生。
全州財政系統堅持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龍頭”,建立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財政績效管理,確保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兩個安全”。工作取向從“重分配、重投入”轉向“重管理、重績效”,以績效為導向的預算分配和支出管理機制、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財政監督機制不斷健全。此外,有效整合績效評價、投資評審、財政監督職能和力量,“三管齊下”加強對財政資金、政府采購、重大惠民政策和財政支出績效的監督、檢查、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加大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規范、理順和優化項目資金申報流程,堅決查處私設“小金庫”、濫發津補貼等問題,把財政資金用在穩增長、惠民生、促和諧的“刀刃”上。全年共檢查財政項目190個,涉及資金29億元;檢查企事業單位98戶,查出違規問題金額3599.35萬元,共追繳財政資金金額602.34萬元;開展績效評價自評項目426個,涉及資金62.29億元;評審財政資金項目259個,涉及總投資61.89億元。(涼山日報邱祿憲)上一篇:涼山州(丹麥嘉士伯樂堡啤酒西昌生產線等83個)重點項目在成涼工業園區舉行集中開工儀式下一篇:西昌西部新區-西昌騰飛的西昌夢(圖文)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