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涼山暨“彝海結盟”80周年
出席出征儀式的領導 高舉紅軍的旗幟 參觀紅軍洞遺址 參觀紅軍長征博物館緬懷先烈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涼山暨“彝海結盟”80周年,12日上午涼山在酷暑中的會理皎平渡舉行“重走紅軍長征路新常態下再出發”主題活動出征儀式,州委常委、秘書長、州總工會主席龍偉講話并宣布出征,參加活動的有州委領導活動小組成員會理縣青年學生,官兵代表共500人,出征儀式后人們步行參觀了皎平渡紅軍渡江和紅軍洞遺址。
參加出征儀式的武警王姓戰士說,以前只在書上讀到長征,這次到皎平渡,才對當年長征有了解,對我的理想信念影響很大。我們作為戰士,今天依然要發揚紅軍的優良傳統。
通安中學初一學生羅詩雨說:“我覺得今天活動非常有意義,我們看到了前輩的艱辛,今天我們只有以優異的成績告慰前輩。”
通安曾經是非常貧困的地方,因為礦產豐富的石榴產業和烤煙產業的發展,通安經濟近幾十年得到長足的發展。2008年8月30日的會理與攀枝花市的6.1地震,經濟與建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但經過通安人抗震救災的努力,今天的通安經濟繁榮,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發展迅速,金沙江畔呈現出長征路上一個新興鎮的嶄新面貌。
除了出征儀式外,當日下午會理通安志愿者在會理通安幫助群眾掃街清溝、理發、義診。活動領導小組成員;會理青年、學生、官兵在會理縣城參觀紅軍紀念館,聽會理老人熊世鑫向參觀者講述紅軍見聞、講長征故事;會理青年、學生、官兵在會理會議遺址分組討論并發言。
據了解,涼山“重走紅軍長征路新常態下再出發”主題活動時間為5月12日——5月15日,活動路線為會理皎平渡——會理通安——會理縣城——會理會議遺址——德昌樂躍——西昌經久——西昌禮州——冕寧瀘沽——冕寧石龍——冕寧彝海。15日涼山將在彝海舉行宣誓儀式。
中央紅軍自1935年5月1日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途經涼山8縣1市,從南到北貫穿涼山全境,總行程達800多公里,為紅軍25000千里長征總行程的6.8%,是紅軍長征在總行程中全國市州最長征程的地區,同時時間跨度最長。從4月30日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到5月28日到安順場渡大渡河(當時安順場為涼山州越西縣管轄),歷時28天,如果算上瀘沽分兵奔襲大樹堡的部隊,共計31天,占紅軍長征時間的9%,在全國全省都是罕見的。
“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史上的十件大事之一,紅軍長征過涼山時,參加工農紅軍的少數民族子弟最多(近8000人),經過全國地市州地區的線路和時間最長。在會理召開的“會理會議”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統帥地位,“彝海結盟”是民族團結的典范,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民族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國理政的方略,奏響“四個全面”的時代強音,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全州各族人民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的決心和斗志,涼山開展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涼山80周年宣傳文化活動之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
在紅軍過涼山80周年之際,涼山組織以共青團員,青年群眾、青年官兵為主體參與者的“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是為了讓廣大團員、青年、官兵學習并體會紅軍當年為解放全中國,讓廣大窮苦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犧牲的執著追求;以犧牲小我成全大義的奉獻精神;團結起來共同對敵的民族團結精神。并把這種精神傳承發揚,堅定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為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新涼山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參加活動的還有涼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朱安平、會理縣委書記李懷良,以及州委宣傳部、團州委、州婦聯、精神文明辦等相關單位負責人。
此活動由紅軍長征路上各縣(市)黨委為主體,各縣(市)委宣傳部、團縣(市)委、縣(市)婦聯、縣(市)文明辦、縣(市)武裝部具體負責,州領導小組負責督導協調。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