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涼山邁步新“長征”
核心提示●紅軍長征過涼山80周年之際,涼山州組織了以共青團員、青年群眾、青年官兵為主體參與者的“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在紅軍長征精神的指引感召下,涼山州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各族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當前,涼山正在進行加快追趕跨越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長征”
“張朝壽、張朝福……”5月12日,在會理縣通安鎮紅軍巧渡金沙江簡介碑前,會理縣人武部政工科干事何攀科心里默念著一連串的名字。
原來,這是幫助中國工農紅軍渡江的船工的名字,共有37名,在簡介碑上,標有顯著的“共和國不會忘記”幾個字。
當天,涼山州在這里舉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涼山80周年宣傳文化活動之“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途經涼山10個縣市,總行程800余公里,歷時28天。
銘記歷史,開啟未來。當前,涼山正在進行加快追趕跨越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長征”。新的“長征”路上,涼山將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大力推進涼山經濟社會建設,開創涼山改革發展新局面。
紅軍在德昌縣錦川鄉蒲壩村保管室墻上留下的標語。
紀念活動豐富多彩5月12日-15日,涼山參與活動的共青團員、青年群眾、青年官兵沿著會理皎平渡-會理通安-會理縣城-會理會議遺址-德昌樂躍-西昌經久-西昌禮州-冕寧瀘沽-冕寧石龍-冕寧彝海路線,重走紅軍長征路。
12日,出征儀式后,500多名師生、部隊官兵、青年集體從皎平渡拱橋出發,步行前往皎平渡口和皎平渡山洞參觀學習。默念校訓“起步長征,潤德求識”,會理縣通安中學學生李蕓走得十分認真。皎平渡地處金沙江峽谷地帶,氣溫很高,不一會兒,李蕓和不少同學頭上都汗珠點點了,但大家的腳步都沒有停歇。“校訓就是要我們秉承長征精神,懷感恩之心,走好我們自己人生的長征。”她說。
當天下午,大家來到會理縣城參觀紅軍紀念館,聽會理老人熊世鑫講述當年見聞。“紅軍在會理時對群眾很客氣,總是一張笑臉,稱大家‘老鄉’、‘老表’、‘小兄弟’,在狹窄的路上遇到婦女時主動退讓。”熊世鑫娓娓道來。
5月13日,西昌市在經久鄉開展了共植紅軍林活動,在禮州鎮開展了“紅軍精神代代傳”文藝宣傳演出活動;德昌縣組織青年志愿者、部隊官兵在樂躍鎮義務掃街活動,為老人義診、理發。5月14日,冕寧縣將在瀘沽鎮舉行武警官兵演練。5月15日,涼山州將在冕寧縣彝海舉行紀念紅軍長征暨“彝海結盟”80周年宣誓儀式。
長征精神永存于世5月12日下午,會理縣實驗中學尾莫里作和班里其他51名同學一起,在老師的組織下來到會理縣紅軍長征紀念館參觀學習。
該紀念館采用圖文并茂、實物陳列、文物復制、場景復原,以及多媒體影像等新的陳列方式來進行展出,用六個篇章著重地介紹中央紅軍長征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在會理期間的主要活動。“長征精神永存!”來到第六個篇章,紀念館工作人員動情地說。“中央紅軍長征在會理歷時15天,足跡遍及全縣的31個鄉鎮,播下了革命火種,也為會理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史跡和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會理縣委書記李懷良說。
截至2014年,涼山州經濟總量和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已連續多年均居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第一位。涼山州實現了“一步跨千年”到“經濟跨千億”的歷史巨變。
長征精神激勵前進名字刻在紅軍巧渡金沙江簡介碑上的37名船工,現在都已離世。念完船工的名字,何攀科望著腳下滔滔奔流而去的金沙江,心里堅定了一個信念:“長征精神將永存,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貢獻青春力量,當好各條戰線的突擊隊和生力軍。”青年代表杞德榮告訴記者,弘揚長征精神,廣大青年就是要珍惜青春年華、勇擔時代重任。
紅軍長征過涼山為涼山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文化遺產。會理縣皎平渡紅軍渡江遺址、會理會議遺址、會理紅軍長征紀念館、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冕寧彝海結盟遺址、紅色冕寧展示中心等,已成為紅色涼山社會資源、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涼山州高度重視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涼山州已成為全國12個紅色旅游片區之一,會理皎平渡―冕寧彝海被列為全國32條紅色旅游線路之一,會理皎平渡、會理會議、冕寧彝海結盟遺址和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景點。
李懷良告訴記者,會理將發揚長征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交通大會戰等各項重點工作攻堅戰;發揚長征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主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經濟止滑回升;發揚長征眾志成城、克服困難的精神,加快建設生態宜居、業興人和的新會理。(記者何勤華 王云 )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