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火把節”榮獲中國十大民俗節殊榮
11月15日,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傳出佳訊:“涼山彝族火把節”榮獲中國十大民俗節的殊榮,此項活動是由國家文化部、新聞出版署、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聯合組成的“中國鄉土藝術協會”組織評選出來的。
火把狂歡夜火把節最早起源于彝族先民對火的原始崇拜和對自然的戰勝,至今仍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驍勇尚武的民族精神。不管從火把節的原始傳說—“人們以火把勝天神降下的害蟲”上看,還是從延續至今的選美、賽歌、賽馬、“格”、斗羊、斗雞等節日表現形式上看,都體現了彝族人民不屈不撓戰天斗地的精神,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杰出價值。并且,由于彝族火把節是一個從精神理念到藝術形式全方位表現民族文化的傳統節日,所以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火把節--跳起歡樂的舞蹈涼山彝族火把節是涼山彝族眾多傳統節日習俗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濃郁民族特色的世代相傳的盛大節日,歷時三天三夜。其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殺性,以酒肉祭祖,祈求豐年,拜訪親友,互祝平安;二是舉行選美、斗羊、斗雞、賽馬、“格”等民間娛樂競技活動;三是夜間打火把。避邪驅災,并在火把的照耀下,在篝火旁,通宵達旦地盡情歌唱、跳舞,呈現村村寨寨歡歌笑語,一片沸騰的壯觀民俗節日景象。明代著名文學家楊升庵曾路宿涼山西昌的瀘山,恰逢火把節之夜,有感賦詩:
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夜未關。
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
至1984年涼山舉行國際火把節以來,已在受世界各國朋友心目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并且活動也更加豐富,辦節的經驗也日趨成熟,這次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將“涼山彝族火把節”列為中國十大民俗節,給涼山的對外宣傳找搭建了一個新的重要平臺,它將推動涼山加快民族文化資源向民族文化資本轉變的進程起到積極的作用。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