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 項目建設涌春潮
春風和煦,四月飛花,會東大地處處是一派忙碌、火熱的建設景象:在投資3.8億元的金東大橋項目工地,工程施工正酣;在投資6.3億元的烏東德電站左岸專用公路建設現場,運輸車輛來往穿梭、一派繁忙;在投資6450萬元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熱火朝天,工程即將進入掃尾階段……有序運轉的機械、往來穿梭的工程車輛、拔地而起的廠房,共同勾勒出一幅項目建設春潮涌的壯麗畫卷。
近年來,會東縣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主線,大力實施項目拉動,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全縣經濟社會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項目建設吸金 區域經濟上位翻開會東縣2015年重點項目建設計劃表,讓人為之振奮。今年,該縣的重點建設項目共有80余個,其中新開工項目近60個;總投資達470億元,其中年度計劃投資90億元,項目涉及基礎設施、工業、農業、社會事業、改善民生等多個領域。
“必須牽好項目投資這個‘牛鼻子’,形成推動經濟增長的巨大拉力,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在‘新常態’下成功上位。”會東縣委書記袁文林在調研項目建設工作時多次強調。
其實,不僅僅是2015年,近幾年來,會東縣堅持強化投資、項目帶動,以投資促進發展條件改善、發展能力積蓄、發展速度提升、發展質量飛躍,依托項目搶占發展高地。
——2011年,會東開始實行重大項目體系制度。這一年,全縣梳理出54個重大項目實行全程監控、全程服務,建設效果明顯。
——2012年,全縣列出72個重點項目建設清單,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億元,同比增長127%,15個項目完工達效。
——2013年,會東進一步完善了“50億+50億”(在建項目50億元投資,儲備項目50億元投資)項目儲備機制,緊緊圍繞全縣91個重點項目,有力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同比增長52.7%。會東1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2014年,全縣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分解落實重點建設項目106個,完工27個,在建22個,前期推進57個,完成投資81.31億元。
一批又一批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不僅發揮了投資對會東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是形成一些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經濟支撐點。與此同時,項目紅利也源源不斷被釋放——項目不但成為吸金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了會東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工業經濟撐起大梁。幾年間,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相繼落成并貢獻能量,工業撐起縣域經濟“半邊天”。三峽集團、國電公司、西部礦業、云南金水、中東投資、利森集團、三益煙草等大型企業先后進入,與云南銅業、攀鋼集團的合作不斷深化。
基礎設施不斷夯實。交通、電力、能源、農田改造、水利設施等項目不斷開花結果,全縣農業生產基礎大幅改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提升。
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交通“瓶頸”逐步突破,通暢、通達能力不斷增強。電力基礎不斷牢固,通信、廣播電視覆蓋面提升,縣城面積4.06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29.35%,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森林覆蓋率達45%。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群眾幸福感明顯增強。科教興縣進程加快,躋身國家級科普示范縣行列,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2%。基礎教育不斷加強,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衛生和人口工作穩步推進,縣區鄉村四級防保網絡不斷完善。
2014年,會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58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8.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9.36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16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40元。
頂層謀劃 項目布局合理 項目建設包羅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推動縣域經濟加速崛起的關鍵環節。因此,頂層設計至關重要。
縱觀會東的項目謀劃布局,不論是工業項目的“一園四區多點”組團式園區發展模式,還是“一園三區五基地”的農業發展路徑,其背后都是會東縣委、政府對經濟、項目布局頂層設計的體現——就是要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支撐作用,讓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
“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和宏觀投資政策,緊盯基礎設施、優勢產業、節能減排、生態建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等政策和投資導向,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力爭更多項目擠進上級規劃籠子和資金盤子。”會東縣人民政府縣長張偉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全縣項目建設進行了統籌謀劃。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會東的產業項目布局已然明晰。
——新型工業化項目布局:著力做大做強以銅、鐵、鉛鋅采選冶,磷產品開發、建材生產、水電開發、新能源、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產業進行重大工業項目布局。著力推進鑫聯公司礦山延伸接替工程、興泰公司新田銅選廠、匯金礦業10萬噸硫酸廠、鈦鋅磷化工工業園區、“兩會”飛地產業園區建設、10萬噸/年鋅冶煉項目、蜀鑫公司鉛鋅礦尾礦再選、香爐山礦業鐵選廠、金川公司黃磷尾氣再利用、德隆公司氧化鉛鋅洗選、滿礦50萬噸低品位礦石洗選等項目建設,啟動魯北5萬千瓦風電項目,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做優做精煙、桑、畜、林、果、蔬為主體的特色產業進行重點項目布局。著力建設全國特色優質煙葉生產一流大縣,完成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土地整理開發項目確保收購煙葉68.7萬擔,種植煙葉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鞏固全省煙葉生產第一大縣地位。發展綠色生態蠶桑產業,調整布局結構,突出重點鄉、基地鄉的工作重點,確保產繭10.4萬擔,蠶農收入1.85億元以上。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為重點,全力抓好園區建設、奶牛養殖廠、肉類屠宰加工廠、草原生態補助獎勵機制政策、退牧還草工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等項目,加快省級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狠抓林業經濟,發揮中國華山松第一大縣、“松露產區面積最大縣”優勢,以基地建設和科學管護為抓手,重點發展華山松,積極支持核桃等經濟林木種植,大力發展以松露為主的林下產品,推進林業及附屬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會東松籽、會東塊菌、會東黑山羊、七彩洋芋等特色優質產品品牌,創建“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3個、省級著名商標1個、影響力品牌6個,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項目:以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需求為標準進行重大項目布局,提高交通、城建、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南環線G353會東段改擴建、金東大橋、通鄉油路等交通項目建設,實施好全國第四批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示范縣、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項目,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如果說產業項目是會東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那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則是會東經濟發展的“內動力”。正是兩者互相促進,催生了會東經濟發展的“高速度”——通過謀劃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產業項目、基礎建設項目,將投資拉動與創新導向有機結合起來,全力把會東建成中國西部重要的優勢資源轉化高地、全省重要的生態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全省南向通江達海前沿陣地、沿金沙江經濟軸線現代物流樞紐、涼山重要經濟增長極,跨入四川經濟強縣行列。
服務優化 項目高質量推進“從土地立項到審批,只用很短時間”,總投資1500萬元的魔芋初加工廠項目負責人欣喜地說,項目一經簽約,該縣服務部門全程幫辦手續,各部門一路綠燈,“這樣的服務和效率,值得點贊。”服務和效率的提升,源自機關作風建設的加強。
近年來,會東縣不斷完善項目推進機制,推行重大項目目標管理、效能問責、督查考核等推進機制,嚴格執行“一項重點工作、一支攻堅隊伍、一個項目規劃、一張推進表格、一套考核辦法、一張公示監督牌”的“六個一”工作法,統籌解決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征地拆遷、項目評審、招投標等難點節點問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精簡審批事項,優化投資環境,推行縣級領導“6+N”工作聯系制度,為投資者提供高效、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強化要素保障,著力解決項目建設水、電、路、土地、容量、產業準入、廠社矛盾等問題,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確保項目建設“零阻工、零障礙”推進。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政府服務提出了新要求。我們這邊都是簡單事項當場辦,一般事項限時辦,重大事項專人代辦”,會東縣發改局的工作人員介紹,“在立項審批時,我們還要加強對項目的指導、建議,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投資項目的管理、確保項目依法依規推進。”全縣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預算評審制、決算審計制、工程監理制、專家評審制和工程質量終身負12月12日,會東縣2014年第四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舉行在城南新區舉行。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10個,總投資達2.5億元。會東縣委書記袁文林、縣長張偉等縣四大班子領導參加儀式。
此批重點項目落地開工,也是會東縣實施招商、項目帶動經濟發展成果的體現。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堅持五位一體、打造四張名片、構建三大格局、推進兩步跨越、提前建成小康”的總體思路,堅持“開明促開放,開放促發展”的理念,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和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以健全的法治環境、開放的政策環境、誠信的人文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喜迎八方客商,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會東。
此次集中開工的10個重大項目,包括城南新區、保障性住房、消防站等市政、民生等類型,此批項目的開工建設,必將再次掀起該縣項目建設新熱潮,為會東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參加儀式的會東縣領導希望以此次集中開工活動為新起點,早日建成一批大項目,再掀重大項目建設新高潮。要求縣相關部門要加大服務力度,切實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突出問題,確保項目快建設、快竣工、快達效,為推進會東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