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火把節凸顯文化魅力
一年一度的涼山彝族火把節于7月26日至29日分別在西昌、布拖、普格、昭覺等縣市舉行,僅四天時間旅游人數超過110萬人次,收入達2.1億元,自駕車為15000余輛,實現了“5.12”汶川大地震后,全省旅游產業上的第一次井噴。凸顯出了無窮的民族文化魅力。
[IMAGE]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日一般為三至五天。節日期間,村村寨寨都要殺牛宰羊,煮吃“垞垞肉”,暢飲桿桿酒。男女老幼穿著節日的盛裝白天參加賽馬,斗牛、斗羊、摔跤等傳統雜技活動,未婚姑娘們則撐著黃油布傘,手拉著手圍成一個一個的圈兒,唱著“朵洛荷”歌,跳“達體舞”,彈奏口弦曲,以自然村落為集體接受民間的“選美”。旁晚人們匯集在村頭或空曠的草坪上,個個高舉火把圍繞篝火旋舞狂歡,又唱又跳,通宵達顯,因此,人們把火把節稱之為“東方情人節”。今年僅西昌市,火把節狂歡夜點燃的火把就達65萬支,這在全國節慶活動中只有涼山彝族才玩“火”。
[IMAGE]
2004年彝族火把節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加發保護和弘揚,2005年又給予了它“中國十大民族節”的殊榮。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