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陽坪傈寨滿村掛臘肉 不丟失一塊 像是賽肉節
敞開式掛臘肉,滿村如此,但從未發生過丟失事件2月15日是正月初六,這日子還在德昌傈僳族的闊拾節里,筆者走進德昌縣南山傈僳族鄉小南山村五組——天陽坪,讓人驚嘆的是村里到處掛滿臘肉,幾乎家家屋前屋后都在掛,位置最多的還是房前的耍檐下,到處密密麻麻,掛的從豬頭到豬尾都有,應有盡有。除了豬肉其他的肉也照樣掛著,在陽光下的苞谷樓上也掛著一只羊肉。
筆者以前經常在傈寨采訪,還從未看見過滿村是臘肉的場景,走進天陽坪就像走進了臘肉林里,滿眼是臘肉,滿鼻是肉香。與裝著苞谷的苞谷樓相映襯,這構成了傈寨的豐收畫卷。這是不是當地村子的賽肉風俗哦?是不是比賽哪家富有?
楊正華家的臘肉筆者看見張才華家耍檐下掛的肉被陽光直接照射著,家里門開著卻沒人,只有幾只狗在那兒懶洋洋走著。雖然過節,但村里人不多,許多人出放牛放羊,或去走親戚進縣城了。一般的房旁便是豬圈,雖然殺了年豬,但圈里還有不少豬在飼養著。有的頑皮的孩子還跑到豬圈上去捉迷藏。
這種掛臘肉習俗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主要原因還是殺不起年豬。傈僳族是傳統狩獵民族,雖然也養羊,但數量不多,養豬不多,他們更多的精力是打獵,野獸的肉難以保證他們對肉食的需求。77歲的老人李光美說以前哪里掛肉哦,以前辛苦一年連飯都吃不飽。只記得過年的時候吃過兩頓肉,平時一年里也難得吃上一頓肉。
解放后養殖業在傈區迅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傈區養殖業更是興旺,村寨里到處見豬羊。傈僳族人對肉食的需求主要由野獸變成飼養的豬羊,而且數量已經能滿足基本需求,這幾年更是有增無減。李光美說:“這幾年殺豬的多了,殺起隨時吃都有。”筆者了解到,一般家庭都殺2頭豬,有的還殺4頭。楊正華家殺了4頭豬,因為修房子用了不少肉,但新房子耍檐下依然懸掛著許多臘肉。
天陽坪全景住房條件的改善為他們掛臘肉提供條件。下天陽坪的老人楊文英正在臘肉旁邊的地里織麻布。她邊說邊比劃:“以前房子低矮房子外面掛不起,只有掛在家里,現在大家的房子好了,就掛在外面耍檐下。”這句話從上天陽坪的張清友那兒得到證實,他前年才修新房,因此才開始掛臘肉,去年農歷十月殺了2條大肥豬,便把割下的幾十肉抹上鹽掛在耍檐下,兩個多月的時間里他看著肉由新鮮變成臘肉。每當家里需要吃肉時,家人去取幾塊煮來吃。他說:“掛了兩個多月,再掛蟲會吃,過幾天我會收到家中。”上天陽坪的婦女張曉芳說今年殺了兩頭豬,家里經常吃肉,難得上街買。天陽坪許多老房子已經拆除,新修的房子下面全掛著臘肉。如今國家對少數民族的扶貧力度大,傈僳族人的居住條件改善很快,催生了掛臘肉習俗的興起。
淳樸民風促進掛臘肉之風盛行。德昌縣南山傈僳族鄉是傈僳族人聚集地,天陽坪有幾十戶傈僳族,村寨地處半山坡上,距縣城20多公里,距下面漢族村莊約三四公里。這里民風淳樸,自古視偷盜為恥,過去族人要殺雞喝雞血酒發毒咒發誓不偷盜,如果偷了南瓜,生的孩子像南瓜沒有屁眼……在過去生活極貧困的時候傈區都少偷盜,現在生活好了,人口素質提高,吃穿不愁,更沒有偷盜發生。張清友說:“我家的臘肉沒有被偷過,只被狗吃過。”
天陽坪的滿村掛臘肉習俗是因生活條件好新形成的新民俗,本無炫富之意,只是肉多了找到掛的地方。不是賽肉卻像賽肉節,起于冬日,終于初春,之后他們會收拾進屋,然后投入緊張的生活勞動中,一塊塊的臘肉就會消耗掉,第二年,懸掛臘肉的風景又會再度出現。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