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燃燈節 萬盞油燈 輝映康塢大寺
12月16日,太陽剛剛把康塢大寺的金頂照亮,來至木里縣城及大寺周邊鄉鎮的藏民們早早地就來到康塢大寺,參加一年一度的燃燈節。
燃燈節,是為了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每年藏歷十月二十五日舉行,是藏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這天凡屬該教派的大小寺廟點上酥油燈,晝夜不滅。
千萬盞酥油燈把康塢大寺大殿照得金碧輝煌。
康塢大寺地處高原牧區,始建于公元1604年,海拔3060多米,是木里的第二大寺院,離縣城30多公里。寺院坐落在兩條山溪水之間雄鷹落地般的山坡上。四周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木遮天蔽日。往年的燃燈節都是在木里大寺、康塢大寺和瓦爾寨大寺輪流舉行,這三大寺在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地位很高,燃燈節是木里最隆重的佛教節日,今年的燃燈節是各個大寺都舉行,藏民們可就近參加,過去的燃燈節藏民們要在凌晨三點鐘就要趕到大寺,現在可晚一點了,這天人們穿上節目的盛裝,群聚在為佛教大師而誦祈愿經的寺院前,高誦“六字真經”,向怫的神靈祈愿、磕頭,太陽剛一出來,眾喇嘛和藏民們就抬出大幅佛像,掛在大寺正門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曬佛”,佛像有4米多寬,8米多長,是手工繪制的唐卡畫,這幅唐卡畫做工精致,色澤鮮艷,是康塢大寺的鎮寺之寶,畫像上畫的就是宗喀巴大師。這時,人們紛紛向繪有宗喀巴大師的唐卡行禮,佛樂聲中,幾十位僧人誦讀佛經,天空中陽光燦爛,誦完佛經后,僧人們向唐卡敬獻哈達,然后是藏民們向唐卡敬獻哈達,表達對宗喀巴大師的崇敬之心。唐卡類似漢族地區的卷軸畫,大多畫在紙或布上,然后用綢緞縫制裝裱,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宗教、文化等很多領域,也被譽為藏族的“百科全書”。
每次儀式前都要奏響法鼓、海螺、法號等樂器。
康塢大寺舉行隆重的“曬佛”儀式。
每年燃燈節康塢大寺都要點燃一千盞酥油燈,紀念宗喀巴大師,藏民們每點燃一盞酥油燈,就放在佛像前,默默地許下自己美好的愿望,祈求賜福,在藏傳佛教中,酥油燈就象征照亮世間的火把,它會讓智慧之光永不受阻,讓人們擁有智心,不再迷茫于黑暗,一盞盞酥油燈承載著人們一個個美好的心愿。唐卡開光儀式后,佛樂再次響起,僧人們手舉經幡,迎請強巴佛進行轉寺的佛教儀式,就是沿著寺院的外圍順時針方向轉一圈,前面是演奏佛樂的樂隊,引領著眾僧人抬著佛像,其他人都跟在后面,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強巴佛是藏傳佛教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也就是漢傳佛教中的彌勒佛,所到之處,人們紛紛把手中的哈達敬獻給強巴佛,敬獻的人多了,整個強巴佛幾乎都被哈達包裹起來,當強巴佛抬進大殿后有的人又從強巴佛像身上取一條哈達掛在脖子上帶回家,用這種方式把祝福帶回家,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藏民們向唐卡敬獻哈達,表達對宗喀巴大師的崇敬之心。
開始跳金剛神舞了,在人們的呼叫聲中,大殿外在法鼓、海螺、法號等樂器吹奏出的樂曲之中,一位位身著彩衣的僧人手持各種法器,在場地中手舞足蹈起來,這個舞蹈叫金剛神舞,俗稱跳神,它是大型佛教活動中經常跳的一種配樂舞蹈,木里每年都要舉行三次跳金剛神舞,而燃燈節的金剛神舞最為隆重,它是嚴肅的宗教儀式,跳神時還要按經文的節奏舞動,木里的金剛神舞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藍天白云下,在金碧輝煌的康塢大寺,在藏區,燃燈節都是一個地方文化和歷史的承載,一盞小小的酥油燈里,寄托了多少藏族人心中美好的愿望。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