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現代農業發展步入佳境
一片片果林在山腰起伏延綿,一輛輛滿載綠色蔬菜的車輛馳向四方,一排排標準化大棚鋪設田間,初夏時節,行走在越西的山水之間,從綠園田疇間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現代農業發展給這片土地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氣息。
近年來,有著“大山深處魚米鄉”的古城越西,緊緊圍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農產品品牌建設為帶動,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甜櫻桃、蘋果、馬鈴薯、蔬菜、油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片,一條“建園區、興產業、促增收”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特色產業催生農業轉型發展依托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越西縣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作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來抓,培育并形成了烤煙、甜櫻桃、早熟蘋果、油菜、馬鈴薯等優勢特色產業,并逐步向規模化、效益化、品牌化邁進。
2014年,收購煙葉9.41萬擔,煙農收入9727萬元,油菜播種面積18萬畝,以油菜、馬鈴薯、苦蕎為主的優質農產品助農創收8.38億元,蔬菜種植面積5.02萬畝,總產量達6.05萬噸,產值7200萬元。全縣水果面積達3.18萬畝,水果總產量1.65萬噸,產值8400萬元,新定植甜櫻桃1195.5畝,總面積發展到8000畝。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達到29個。
甜櫻桃、蘋果、貢椒、馬鈴薯4個品種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辣椒、蘿卜、白菜、黃瓜、蘋果、馬鈴薯等6種農產品獲無公害食品認證;甜櫻桃、蘋果獲綠色食品認證,形成了以“大涼山”越西甜櫻桃、蘋果、貢椒、豆腐乳、蘿卜干、馬鈴薯淀粉、苦蕎、菜籽油、核桃、鮮蔬菜等為重點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系列。
數字的背后,是現代農業的崛起,昔日“靠天收”的傳統農業模式將逐漸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老故事。農企共贏抱團闖市場越西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轉移,全縣耕地撂荒問題日益凸顯。
如何在依法、自愿和有償的前提下,讓滯留農村的種田能手將那些離土離農的農村人口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過來,擴大經營規模,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發展。這是決策者們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快土地流轉,積極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
在這樣的思路下,越西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抱團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狀況,實現規模生產、效益生產。
于是,古二鄉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越西縣九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鑫盛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
截至目前,全縣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1家,擁有會員3.1萬余人,輻射農戶4.2萬戶。
與此同時,越西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通過招商引資、培育重點、改造壯大一批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先后引進培育出東方公司等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4家。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公司+農戶”、“公司+農戶+基地”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依托朱大姐特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開發綠色食品,依托東方公司發展甜櫻桃,形成了扶持龍頭企業抓壯大、帶動群眾強增收的良好局面。
從新型農民到家庭農場、從種植大戶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再到農業龍頭企業等,越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步伐明顯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構成農業轉型升級和糧食增產、農業增效的主要力量。項目推動夯實振興發展基礎“荒地變耕地,陡坡改平地,蓄水池和溝渠修到了田地邊,硬化道修到了家門口,農業項目建設為我們農民鑄起了‘聚寶盆’!”新民鎮大寨村支部書記袁宇龍說。
據了解,僅2014年,越西就整治土地900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100畝,投資1635萬元實施重點河道治理,瓦里覺牧區節水灌溉工程如期竣工,新增有效灌面2400畝。2015年,將繼續完成大瑞鄉農業綜合開發5000畝,實施普雄煙基土地整理5000畝。這些項目的深入推進,將為土地提供有力的產出后勁,為越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而在大瑞鄉,果農李定壽正在抓緊時節給去年栽下的幾百畝甜櫻桃施肥,促進苗木的良好生長。不遠處,上百畝獼猴桃園里、蔬菜大棚里人頭攢動,忙管理,忙銷售,各自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自去年以來,通過不斷的調研,越西編制完成了《越西縣大瑞現代農業園區規劃》,以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設施配套、要素集約、主題創新、產銷一體的產業園和現代農業的示范區、樣板區,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要求,確立了在具有一定基礎條件、區位優勢較為突出、土地規模連片成帶的大瑞鄉大孤山至丁山鄉小孤山區間啟動“大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跳出農業抓農業,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將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構建大農業,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市場,這是全縣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形成的共識。
如今,放眼望去,大瑞現代農業園區已初見雛形。
大力加快大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同時,越西圍繞烤煙、水果、畜禽等10大特色產業,建設烤煙、甜櫻桃、油菜、馬鈴薯、苦蕎、玫瑰花等10個萬畝產業基地,建設1萬頭草食畜禽基地和2個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加大勞務開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改善全縣農業生產條件,大大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土地產出率,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而有了這些作支撐,越西農民的錢包鼓了、腰桿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數更高了。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