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心連心” 歡歌大涼山
記者日前從中央電視臺獲悉,《歡歌大涼山》將于10月5日晚8:55分,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首播時長為80分鐘的《歡歌大涼山》經典版;于10月8日晚8時,在央視三套播出時長為120分鐘的《歡歌大涼山》完整版。這將是中央電視臺“心連心”節目播出時間最長的一次。
央視大型節目中心著名撰稿人秦新民對《歡歌大涼山》的評價是“十個第一”:籌備周期第一、場地規模第一、演員陣容第一、晚上錄制第一、民族特色第一、地方重視第一、各界配合第一、觀眾互動第一、現場秩序第一、演出效果第一。
10月5日晚8:55分央視一套播出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歷時10個月★幕后故事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歷時10個月本報記者 周靜 王亞從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心連心”項目共歷時10個月。這10個月中,自始至終,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州文廣傳媒公司和涼山歌舞團都參與其中,做了大量演出“幕后”不為人知的工作。
發出邀請去年12月27日,中共涼山州委首次向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發出《關于邀請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涼山慰問演出的函》。今年1月11日,中共涼山州委又分別向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國中央電視臺臺長、副臺長,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中心發出《關于邀請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革命老區慰問演出的函》。今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通知省委宣傳部和州委宣傳部,正式確定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涼山慰問演出。
當月,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州慶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滕中平,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阿呷召集會議專題研究“心連心”演出相關事宜,明確由州文廣傳媒公司和涼山歌舞團具體負責與中央電視臺對接以及在涼山的執行工作。
兩次到涼山4月初,文廣傳媒與負責涼山“心連心”項目的央視大型節目中心副主任周濤對接,得知本次項目,央視啟動了很年輕也非常有才華的肖芳擔任總導演。5月28日,導演組第一次來到涼山。在到普格、昭覺、美姑、冕寧等地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參觀涼山奴隸社會博物館,對涼山彝族文化進行了解后,確定了晚會的主題和演出場地,并對分場地進行了踩點,最重要的是決定對“心連心”演出進行改版,首次變為夜間演出錄制。
6月29日,“心連心”劇組舞美、燈光、視屏、音響、舞蹈編導、服裝等專業組負責人第二次來到涼山,就具體事項與涼山接洽。為配合央視劇組的工作,涼山調集文廣傳媒和涼山歌舞團所有力量,成立了“導演協調組”、“制片協調組”、“工程協調組”等。其中,演員組共3100多人,包括專業舞蹈、聲樂、器樂演員341人,兒童演員198人,行為演員600人,另外,由團州委組織互動演員2000人,內外場觀眾共10900多人。工程組共有近200人,并外請工人近100名。
8月26日,央視劇組相關工作人員陸續進入后,各組即配合進行舞臺撘建、舞蹈排練、服裝道具制作、音響、燈光、演員接待等工作,直至9月19日節目成功錄制。這“最后沖刺”的10多天時間里,以州文廣傳媒和州歌舞團工作人員的話說,是大家都“脫了一層皮!”
累并快樂著那些天,因為同時承擔著“心連心”的《歡歌大涼山》、迎賓晚會《五彩涼山、我們的家園》和州慶活動《金色涼山》,以及高速公路沿線的氛圍營造。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州文廣傳媒公司總經理、州歌舞團黨委書記劉康“忙得天昏地暗”,說起那段時間,只記得“好像每天都是要晚上二三點鐘才能回家,而腦子里還要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制片總協調王倩,“最多時一天接打100多個電話,往往是一個電話未接完,另外的又打了進來,接到耳都痛了。”各組負責人吉布阿鴿、張蓓蓓、蔣浩等,全都是同時身背3個對講機,不斷與各組聯絡。“經常沒有時間吃飯,只能吃泡面,各種味道換著吃。”張蓓蓓說。
各組的負責人卻說“舞蹈演員們更辛苦!”集中排練的10多天里,從早上8.30開始到晚上9.30,要連續排練13個小時,只有1個半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從9月13日開始,節目組遷到火把廣場舞臺開始正式彩排。雨幾乎沒斷過,演員們披著雨衣,在雨中一跳就是一整天,節目常常排到深夜12點過。其中表現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板凳舞》,100多名演員要用雙手舉起兩條2斤多重的板凳不停地跳,手上磨出泡,身上受傷是家常便飯。撘建舞臺的施工隊是晝夜趕工,白天見縫插針在演員吃飯時抓緊施工,晚上要等演員排練結束后,從凌晨一兩點才開始,往往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舞蹈總監魏思佳在涼山歌舞團的官方微博上發帖稱贊:“優秀的團隊,富有活力的舞者。加油,我們一起見證晚會的成功!”
文/本報記者 周靜 王亞圖/本報記者 鐘玉成首次改版強大陣容燈光特效“心連心”登陸西昌中央電視臺“心連心”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赴涼山慶賀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慰問演出,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示,于19日晚,在涼山州西昌火把廣場現場錄制。
本臺節目是中央電視臺“心連心”創辦以來的第98期節目,是首次改版在晚間演出,并首次使用燈光特效。中央電視臺非常重視此次演出,臺長胡占凡多次關心,副臺長胡恩親臨現場,央視著名主持人、大型節目中心主任周濤親自掛帥。
演出舞臺設置在西昌火把廣場,由主舞臺、廊橋、副舞臺組成,舞臺規模達到1800平米。56根燃燒著熊熊火焰的圖騰柱環繞舞臺周圍,主舞臺造型宛如梯田包圍著圖騰柱,廊橋從觀眾區延伸至永恒之火雕塑的副舞臺。火把山、看臺及整個廣場上,無數篝火與火把如眾星捧月般映襯著舞臺,營造出歡樂、熱烈、互動的慶祝氛圍。一道高22米、跨度55米,縱深14米的巨大拱形燈架橫跨在主舞臺和圖騰柱之上,夜間配合燈光猶如一道絢麗的天橋。
創作團隊陣容強大,其中包括武咪咪(中央電視臺著名音樂編輯、多次擔任央視春晚音樂總監、2004年雅典奧運會張藝謀中國演出團音樂總監、呂薇意大利米蘭新春音樂會音樂總監)、沙曉嵐(中國舞美燈光界頂級大師、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家協會燈光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和第13屆殘奧會開閉幕式燈光總設計)、檀靜(中央電視臺技術制作中心著名美術設計師,曾擔任過央視新年音樂會、廣西民歌節、美國MTV與中國CCTV《音樂盛典》頒獎晚會、香港中秋晚會、手拉手赴美國紐約大型晚會等演出的舞美總設計)等國內頂級專家所領銜的音樂、燈光、舞美創作團隊。
晚會的燈光、音響、電視錄制等總功率達到1880KW,是涼山有史以來用電規模最大的一次,晚會采用高清8+2尋道現場錄制。
此次演出演員陣容宏大,央視特邀鄧玉華、閻維文、張也、李玉剛、祖海、李健、劉媛媛、陳笠笠、馬海生、曲比阿烏、阿魯阿卓、師鵬、石頭、王宏偉、呂繼宏等國內知名明星31人以及鳳凰傳奇、彝人制造等著名演唱組合。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張澤群、馬躍、李思思和涼山歌舞團主持人俄木金洛聯袂主持。
為全力配合做好演出,我州共組織演員3141人,其中專業舞蹈、聲樂、器樂演員341人,兒童演員198人,行為演員600人,互動演員2000人。
大腕主持明星登場歌舞配合“心連心”歡歌涼山場面盛大、氣勢恢宏,勁舞《火之盛典》拉開演出序幕。
由沙呷俊楠領舞,以大鼓、長號、金色月琴烘托氣氛,盛裝男女手握火把激情舞蹈。臺上,56根燃燒著熊熊火焰的圖騰柱環繞舞臺周圍;臺下,火把山、看臺及整個廣場上,無數篝火與火把如眾星捧月般映襯著舞臺。
大腕主持董卿、張澤群攜馬躍、李思思,帶州歌舞團主持人俄木金洛閃亮登場,輪番開口,道出晚會主題:60年前,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成立有如一舉明亮熾熱的火把,點亮了彝族人民的幸福之路;60年后,這舉火把星月兼程,用火的激情與榮耀灼熱了整整一個時代的騰飛新篇章。
著名演唱組合“鳳凰傳奇”首先亮相,歌舞《最炫民族風》中,五十六根民族之柱風采昂揚,盛邀天下,以歡騰火熱的民族激情,唱響新時代的最炫民族風。
董卿如數家珍: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標志性的象征符號之一,被譽為“東方狂歡夜”,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彝族火把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彝人制造”演唱歌曲《新彝族舞曲》,歌手陳笠笠演唱、州歌舞團表演的舞蹈《喜背新娘》、《快樂的啰嗦》,彝族歌舞組合《大美彝風》表現出火一般的生命激情,讓觀眾看到一個民風淳樸、色彩濃郁的大涼山。
接著,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年度季軍獲得者石頭、武警文工團青年歌手柏文,攜手涼山的阿諾樂隊,唱響“彝族新民歌組合”:《在一起》、《趕圩歸來啊哩哩》、《七月火把節》。
青年歌手張燕和一群打著黃傘的“月亮女兒”,為觀眾帶來一首優美的歌舞《月亮女兒》,讓全國觀眾看到彝家“朵洛荷”的無窮魄力。
張澤群端著一杯彝家美酒,與董卿一起,“炫”起了彝族“進門三杯酒,喝了再說話”的做客風俗。
帥氣歌手馬海生,“彝族第一美女”瑪嘿阿依等表演的情境歌舞《情醉大涼山》,在彝家《留客歌》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深情款款的曲調中,講述了一場在涼山邂逅的美麗奇遇。
著名演員黃渤為觀眾帶來歌曲《正文之道》;山東省雜技團帶來曾榮獲世界雜技最高獎項——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金小丑獎”的雜技《凌空騰躍》營得觀眾陣陣掌聲。
董卿現場采訪兩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老干將”,發射場01號指揮員、測試發射室主任黃旭江,和電氣焊高級技工李建文,向大家回憶發射衛星背后的故事。師鵬演唱,州歌舞團、五彩涼山藝術團、四川師大等為觀眾帶來歌舞《祖國不會忘記》;州歌舞團年輕舞蹈演員用手中的小板凳,舞動出彝家兒女的幸福生活——《快樂節拍》(板凳舞)。
在觀眾熱情的期盼中,青年表演藝術家李玉剛帶來一曲《水墨丹青》,表現出涼山這片深居在祖國西南角上如水墨丹青般的土地,它的第一抹筆觸吸引了無數目光停駐、觀望。如今,它詩畫般的色澤正在不斷地暈染,每一位來過這里的游客,內心都仿佛棲息了一片世外桃源。
著名歌唱家張也的《幸福贊歌》,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董卿和張澤群趁機介紹涼山富甲天下的水能資源、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農業資源、絢麗多彩的旅游資源和極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資源,涼山迎來無數開放、開發機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的《陽光路上》更是點燃了現場觀眾的激情。
最后,歡歌大涼山“心連心”赴涼山慰問演出在呂薇、曲比阿烏、呂繼宏演唱的《我們共同的家》、《迎風飄揚的旗》歌聲中結束。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
央視大型節目中心著名撰稿人秦新民對《歡歌大涼山》的評價是“十個第一”:籌備周期第一、場地規模第一、演員陣容第一、晚上錄制第一、民族特色第一、地方重視第一、各界配合第一、觀眾互動第一、現場秩序第一、演出效果第一。
10月5日晚8:55分央視一套播出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歷時10個月★幕后故事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歷時10個月本報記者 周靜 王亞從發出邀請,到現場錄制,“心連心”項目共歷時10個月。這10個月中,自始至終,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州文廣傳媒公司和涼山歌舞團都參與其中,做了大量演出“幕后”不為人知的工作。
發出邀請去年12月27日,中共涼山州委首次向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發出《關于邀請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涼山慰問演出的函》。今年1月11日,中共涼山州委又分別向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中國中央電視臺臺長、副臺長,中國中央電視臺大型節目中心發出《關于邀請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革命老區慰問演出的函》。今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通知省委宣傳部和州委宣傳部,正式確定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赴涼山慰問演出。
當月,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州慶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滕中平,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阿呷召集會議專題研究“心連心”演出相關事宜,明確由州文廣傳媒公司和涼山歌舞團具體負責與中央電視臺對接以及在涼山的執行工作。
兩次到涼山4月初,文廣傳媒與負責涼山“心連心”項目的央視大型節目中心副主任周濤對接,得知本次項目,央視啟動了很年輕也非常有才華的肖芳擔任總導演。5月28日,導演組第一次來到涼山。在到普格、昭覺、美姑、冕寧等地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參觀涼山奴隸社會博物館,對涼山彝族文化進行了解后,確定了晚會的主題和演出場地,并對分場地進行了踩點,最重要的是決定對“心連心”演出進行改版,首次變為夜間演出錄制。
6月29日,“心連心”劇組舞美、燈光、視屏、音響、舞蹈編導、服裝等專業組負責人第二次來到涼山,就具體事項與涼山接洽。為配合央視劇組的工作,涼山調集文廣傳媒和涼山歌舞團所有力量,成立了“導演協調組”、“制片協調組”、“工程協調組”等。其中,演員組共3100多人,包括專業舞蹈、聲樂、器樂演員341人,兒童演員198人,行為演員600人,另外,由團州委組織互動演員2000人,內外場觀眾共10900多人。工程組共有近200人,并外請工人近100名。
8月26日,央視劇組相關工作人員陸續進入后,各組即配合進行舞臺撘建、舞蹈排練、服裝道具制作、音響、燈光、演員接待等工作,直至9月19日節目成功錄制。這“最后沖刺”的10多天時間里,以州文廣傳媒和州歌舞團工作人員的話說,是大家都“脫了一層皮!”
累并快樂著那些天,因為同時承擔著“心連心”的《歡歌大涼山》、迎賓晚會《五彩涼山、我們的家園》和州慶活動《金色涼山》,以及高速公路沿線的氛圍營造。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州文廣傳媒公司總經理、州歌舞團黨委書記劉康“忙得天昏地暗”,說起那段時間,只記得“好像每天都是要晚上二三點鐘才能回家,而腦子里還要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制片總協調王倩,“最多時一天接打100多個電話,往往是一個電話未接完,另外的又打了進來,接到耳都痛了。”各組負責人吉布阿鴿、張蓓蓓、蔣浩等,全都是同時身背3個對講機,不斷與各組聯絡。“經常沒有時間吃飯,只能吃泡面,各種味道換著吃。”張蓓蓓說。
各組的負責人卻說“舞蹈演員們更辛苦!”集中排練的10多天里,從早上8.30開始到晚上9.30,要連續排練13個小時,只有1個半小時的吃飯休息時間。從9月13日開始,節目組遷到火把廣場舞臺開始正式彩排。雨幾乎沒斷過,演員們披著雨衣,在雨中一跳就是一整天,節目常常排到深夜12點過。其中表現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的《板凳舞》,100多名演員要用雙手舉起兩條2斤多重的板凳不停地跳,手上磨出泡,身上受傷是家常便飯。撘建舞臺的施工隊是晝夜趕工,白天見縫插針在演員吃飯時抓緊施工,晚上要等演員排練結束后,從凌晨一兩點才開始,往往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舞蹈總監魏思佳在涼山歌舞團的官方微博上發帖稱贊:“優秀的團隊,富有活力的舞者。加油,我們一起見證晚會的成功!”
文/本報記者 周靜 王亞圖/本報記者 鐘玉成首次改版強大陣容燈光特效“心連心”登陸西昌中央電視臺“心連心”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赴涼山慶賀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慰問演出,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示,于19日晚,在涼山州西昌火把廣場現場錄制。
本臺節目是中央電視臺“心連心”創辦以來的第98期節目,是首次改版在晚間演出,并首次使用燈光特效。中央電視臺非常重視此次演出,臺長胡占凡多次關心,副臺長胡恩親臨現場,央視著名主持人、大型節目中心主任周濤親自掛帥。
演出舞臺設置在西昌火把廣場,由主舞臺、廊橋、副舞臺組成,舞臺規模達到1800平米。56根燃燒著熊熊火焰的圖騰柱環繞舞臺周圍,主舞臺造型宛如梯田包圍著圖騰柱,廊橋從觀眾區延伸至永恒之火雕塑的副舞臺。火把山、看臺及整個廣場上,無數篝火與火把如眾星捧月般映襯著舞臺,營造出歡樂、熱烈、互動的慶祝氛圍。一道高22米、跨度55米,縱深14米的巨大拱形燈架橫跨在主舞臺和圖騰柱之上,夜間配合燈光猶如一道絢麗的天橋。
創作團隊陣容強大,其中包括武咪咪(中央電視臺著名音樂編輯、多次擔任央視春晚音樂總監、2004年雅典奧運會張藝謀中國演出團音樂總監、呂薇意大利米蘭新春音樂會音樂總監)、沙曉嵐(中國舞美燈光界頂級大師、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家協會燈光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和第13屆殘奧會開閉幕式燈光總設計)、檀靜(中央電視臺技術制作中心著名美術設計師,曾擔任過央視新年音樂會、廣西民歌節、美國MTV與中國CCTV《音樂盛典》頒獎晚會、香港中秋晚會、手拉手赴美國紐約大型晚會等演出的舞美總設計)等國內頂級專家所領銜的音樂、燈光、舞美創作團隊。
晚會的燈光、音響、電視錄制等總功率達到1880KW,是涼山有史以來用電規模最大的一次,晚會采用高清8+2尋道現場錄制。
此次演出演員陣容宏大,央視特邀鄧玉華、閻維文、張也、李玉剛、祖海、李健、劉媛媛、陳笠笠、馬海生、曲比阿烏、阿魯阿卓、師鵬、石頭、王宏偉、呂繼宏等國內知名明星31人以及鳳凰傳奇、彝人制造等著名演唱組合。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張澤群、馬躍、李思思和涼山歌舞團主持人俄木金洛聯袂主持。
為全力配合做好演出,我州共組織演員3141人,其中專業舞蹈、聲樂、器樂演員341人,兒童演員198人,行為演員600人,互動演員2000人。
大腕主持明星登場歌舞配合“心連心”歡歌涼山場面盛大、氣勢恢宏,勁舞《火之盛典》拉開演出序幕。
由沙呷俊楠領舞,以大鼓、長號、金色月琴烘托氣氛,盛裝男女手握火把激情舞蹈。臺上,56根燃燒著熊熊火焰的圖騰柱環繞舞臺周圍;臺下,火把山、看臺及整個廣場上,無數篝火與火把如眾星捧月般映襯著舞臺。
大腕主持董卿、張澤群攜馬躍、李思思,帶州歌舞團主持人俄木金洛閃亮登場,輪番開口,道出晚會主題:60年前,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成立有如一舉明亮熾熱的火把,點亮了彝族人民的幸福之路;60年后,這舉火把星月兼程,用火的激情與榮耀灼熱了整整一個時代的騰飛新篇章。
著名演唱組合“鳳凰傳奇”首先亮相,歌舞《最炫民族風》中,五十六根民族之柱風采昂揚,盛邀天下,以歡騰火熱的民族激情,唱響新時代的最炫民族風。
董卿如數家珍: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是彝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標志性的象征符號之一,被譽為“東方狂歡夜”,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彝族火把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彝人制造”演唱歌曲《新彝族舞曲》,歌手陳笠笠演唱、州歌舞團表演的舞蹈《喜背新娘》、《快樂的啰嗦》,彝族歌舞組合《大美彝風》表現出火一般的生命激情,讓觀眾看到一個民風淳樸、色彩濃郁的大涼山。
接著,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年度季軍獲得者石頭、武警文工團青年歌手柏文,攜手涼山的阿諾樂隊,唱響“彝族新民歌組合”:《在一起》、《趕圩歸來啊哩哩》、《七月火把節》。
青年歌手張燕和一群打著黃傘的“月亮女兒”,為觀眾帶來一首優美的歌舞《月亮女兒》,讓全國觀眾看到彝家“朵洛荷”的無窮魄力。
張澤群端著一杯彝家美酒,與董卿一起,“炫”起了彝族“進門三杯酒,喝了再說話”的做客風俗。
帥氣歌手馬海生,“彝族第一美女”瑪嘿阿依等表演的情境歌舞《情醉大涼山》,在彝家《留客歌》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深情款款的曲調中,講述了一場在涼山邂逅的美麗奇遇。
著名演員黃渤為觀眾帶來歌曲《正文之道》;山東省雜技團帶來曾榮獲世界雜技最高獎項——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金小丑獎”的雜技《凌空騰躍》營得觀眾陣陣掌聲。
董卿現場采訪兩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老干將”,發射場01號指揮員、測試發射室主任黃旭江,和電氣焊高級技工李建文,向大家回憶發射衛星背后的故事。師鵬演唱,州歌舞團、五彩涼山藝術團、四川師大等為觀眾帶來歌舞《祖國不會忘記》;州歌舞團年輕舞蹈演員用手中的小板凳,舞動出彝家兒女的幸福生活——《快樂節拍》(板凳舞)。
在觀眾熱情的期盼中,青年表演藝術家李玉剛帶來一曲《水墨丹青》,表現出涼山這片深居在祖國西南角上如水墨丹青般的土地,它的第一抹筆觸吸引了無數目光停駐、觀望。如今,它詩畫般的色澤正在不斷地暈染,每一位來過這里的游客,內心都仿佛棲息了一片世外桃源。
著名歌唱家張也的《幸福贊歌》,將演出氣氛推向高潮。董卿和張澤群趁機介紹涼山富甲天下的水能資源、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農業資源、絢麗多彩的旅游資源和極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資源,涼山迎來無數開放、開發機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的《陽光路上》更是點燃了現場觀眾的激情。
最后,歡歌大涼山“心連心”赴涼山慰問演出在呂薇、曲比阿烏、呂繼宏演唱的《我們共同的家》、《迎風飄揚的旗》歌聲中結束。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