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4年,在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縣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州委經濟工作部署,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主動適應新形勢,保持發展定力,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縣經濟在新常態下實現平穩發展。
一、綜 合201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8361萬元,同比下降0.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73602萬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71282萬元,同比下降8.5%,第三產業增加值73477萬元,同比增長5.2%。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33.7:32.6:33.7,人均GDP達到13777元,同比下降1.2%。
全年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9599萬元,同比下降3.9%,占GDP總量的45.6%,比重較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平穩運行。全年一般預算總收入23763萬元,同比增長16.9%,其中:一般預算地方財政收入16029萬元,同比增長14.4%,其中稅收性收入10239萬元,同比增長6.4%。全年一般預算總支出129023萬元,同比增長20.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302萬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二、農業農村生產穩步發展。201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2126萬元,增長3.6%,糧食種植面積282660畝,其中小春糧食面積77415畝,大春糧食面積205245畝。烤煙、蠶桑等主要支柱產業加快發展,著力培育馬鈴薯產業,種植馬鈴薯12.7萬畝,同比增長2.5%,生產馬鈴薯40636噸(原糧),同比增長0.5%。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同比增長(±%)糧食總產量噸706200.4# 小春糧食噸59501.5大春糧食噸646700.3其中:水稻噸156100.3玉米噸61830.1洋芋噸406360.5烤煙萬擔17.64-6.5蠶繭(不含社會產量)擔93882.6水果噸34380.3繼續鞏固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成果,全年完成荒山造林面積9150畝,四旁植樹678萬株,林產品產量中花椒730噸,核桃360噸,板栗90噸,林業產值5013萬元(不含服務業),同比增長2.3%。
畜牧業穩步發展。2014年畜牧產值45074萬元,增長3.6%,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6.9%。主要牲畜存、出欄及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增長(±%)牲畜存欄頭只4139370.4其中:生豬頭1170730.2牛頭542130.7羊只2264920.5其它大牲畜頭匹16159-0.1牲畜出欄頭只2424501.9其中:豬頭1449862.0牛頭69352.1羊只905291.9肉類總產量噸116662.1其中:豬肉噸87922.1牛肉噸10862.1羊肉噸13951.9禽肉噸3761.6漁業生產平穩發展,水產品產量120噸,漁業產值352萬元(不含服務業),增長5.7%。
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010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量)4031噸,農村用電量1618萬千瓦時。農村工業、建筑業、運輸業、批發貿易業和餐飲業穩步發展。
三、工業和建筑業2014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2505萬元,同比下降45.3%,實現工業增加值32429萬元,同比下降2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31.2%,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106349萬元,同比下降48.4%,銷售收入6.97億元,同比下降34.9%,實現利潤總額6961萬元,同比增長40.1%,利稅總額10485萬元,同比增長16.5%,出口雞精2.20萬噸,同比下降10.1%,實現出口交貨值23347萬元,同比下降10.1%。
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 量同比增長(±%)味精噸39035-48.5發電量萬度4932427.8工業硅噸430850.3投資規模快速增長。2014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177萬元,同比增長19.8%,其中建安工程投資110478萬元,同比增長9.0%。建筑業增加值38853萬元,增長5.0%。
四、國內貿易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278萬元,同比增長9.1%,其中按銷售單位分:城鎮50583萬元,同比增長9.1%,農村20694萬元,同比增長8.9%。按行業分:批發業34萬元,增長5.3%,零售業47954萬元,增長10.1%,限額以上住宿業318萬元,下降30.1%,餐飲業17779萬元,增長8.6,石油報刊5193萬元,增長5.0%。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719萬元,比上年增長5.8%,交通運輸生產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年末,完成貨物周轉量2623萬噸公里,同比增長11.3%,完成客運周轉量1794萬人公里,同比增長9.3%。
郵電通訊業較快發展,通訊條件繼續改善,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4565萬元,增長17.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5371戶,同比增長3.8%,移動電話用戶數70090,增長7.3%。電話普及率為37.9部/百人。(移動+固定)/全縣總人口大力推進“旅游富縣”戰略,旅游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51萬人次,同比增長 5.0%;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6.0%。
六、金融業金融行業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郵政銀行)各項存款余額236279萬元,比上年末增加31520萬元,同比增長15.4%,其中居民儲蓄余額103412萬元,占各項存款余額比重的49.3%;年末貸款余額58195萬元,同比增長17.2%。
七、科學技術和教育著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認真實施“十年行動計劃”,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兩基”成果不斷鞏固和提高。全縣有小學85所,一貫制2所,初級中學4所。在校學生33852人,其中:中學在校生6766人,(含高中1753人),小學在校生27086人。
八、文化、衛生和體育全縣有文化館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公共圖書藏量3.5萬冊,不斷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廣播電視事業全面進步。自辦有線電視節目的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縣城有線電視光纖主干線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改善了農村群眾看電視難的問題。
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年末醫療衛生機構數38個,床位521張,衛生技術人員310人。
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體質。現有室外全民健身廣場1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個。
九、人口與計劃生育按公安人口統計,全縣總戶數55878戶,總人口198982人。其中:漢族31934人,彝族165786人,其他民族人口1262人,彝族占總人口比重為83.3%,漢族占16.0%,其他民族占0.7%,非農業人口16422人,占總人口比重的8.3%。本年出生人口2681人,出生率為16.17‰,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9.9%;死亡人口1077人,死亡率為6.5‰.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4年,全部非私營城鎮地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49013元,人平增加2951元,增長6.5%,城鎮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0684元,增長7.0%。,農民人均純收入6287元,人平增收725元,增長13.0%。農民人均有糧475公斤。
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5767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271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員17913人,農村醫療合作醫療的人數127452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4100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840人。
二0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