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樂東經驗心得體會
學習樂東經驗心得體會
==========
10-27
篇一:
在樂東跟干部群眾廣泛接觸,對樂東縣委、樂東干部最突出的感受是兩個字:“嚴”和“實”。
先說“嚴”。我深切地感受到,樂東縣委獎優罰劣、令行禁止、鐵規生威。如今在樂東,只要干得好,就能得到提拔重用,“英雄不問出處”;干得不好,戴上去的帽子也能摘掉,沒有親疏遠近。這說明,只有真用,才會管用,徙木立信,清風自來。干群關系中,干部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干部作風這個主要矛盾變,干群關系才有可能變。
再說“實”。我深切地感受到,樂東從上到下想問題、做工作,都實字當頭、實字筑基、一實到底。樂東三年來啃下的那些“硬骨頭”任務,每一個都是靠“磨破嘴皮、踏破鞋底”實實在在干出來的。
在樂東這個“麻雀”身上,既能看到從嚴治吏的“嚴”,也能發現實干興業的“實”,她的很多經驗可復制、可借鑒。
篇二:
清人彭端淑在《為學》一文中指出,“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如此,為政亦如此。
往大處講,我們辦好中國的事情,在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基本建成小康社會,靠的是黨帶領人民克難奮進。往小處講,一個地方改變面貌、走出困境,也要靠當地干部和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艱苦奮斗。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從貴州甕安的“亂而后治”,到云南的“孟連經驗”,再到最近媒體集中報道的“樂東之變”,都生動詮釋了如何破解“為政之難”。
從最近的“樂東之變”說起,關于樂東的為政之難,媒體的表述主要集中為“地方財政吃緊”、“民生欠賬嚴重”、“基層黨組織渙散”、“干群關系緊張”等。這些問題在一些地方特別是欠發達地區比較典型,屬于共性的問題。然而與一些地方不同的是,樂東縣委沒有借口歷史原因、強調客觀因素,而是以抓黨建為突破口,變作風、變干部、變民心,最終實現了“樂東之變”。這一變遷的過程可以為一些地方破解“為政之難”,提供標桿和借鑒。
端正“為官有為”的基本態度。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告訴我們,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內因。“樂東之變”的內因,既在于當地干部群眾都有改變現狀的內在需要,更在于以縣委書記林北川為班長的領導班子“為官有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從整體上改變一個地方的面貌,也要有這樣一種志氣。面對一團亂麻、一片亂象、一堆積弊,不能怨天尤人而要直面現實,不能知難而退而要迎難而上。必須要有一種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解開心結、理出頭緒。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打開工作局面。
把握“唯在得人”的基本要求。“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從樂東的實踐來看,建立重點工作“四級聯動”的工作隊模式,干部沉到群眾中間聽意見、做工作,領導帶頭上街打掃衛生,直接依靠干部的作用發揮;大幅壓縮機關單位行政經費、加大民生建設投入、在政府征收過程中還利于民,也要靠干部的支持和落實。實際上,一些地方不是沒有好的班子,也不是沒有好的思路和舉措,關鍵是缺乏一支有戰斗力和執行力的隊伍。為了建好這支隊伍,既要有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也要樹立重基層、重實干的鮮明用人導向,讓干部不干有壓力、干好有動力。
夯實“為政在人”的基本隊伍。基層組織是黨的一切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與過去的樂東一樣,一些地方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干部甚至進不了村,各種工作難以推動。必須針對這一問題,抓村級帶頭人隊伍建設,增強村級班子的戰斗力;抓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樂東的實踐證明,抓基層黨建為地方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提供了和諧的外部環境。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更加自覺地抓基層、打基礎,為地方長遠發展提供政治保障和政治引領。
總之,既要看到“樂東之變”在全面從嚴治黨大背景下的必然性,更要深入分析其變遷的具體路徑,認真借鑒其提供的可靠經驗,推動更多地方走出“為政之難”,實現善政善治。
【更多相關內容分享】
1.樂東之變個人心得體會
2.“三嚴三實”學習心得體會
3.樂東之變心得體會
4.2015年廉潔學習心得體會
5.學習樂東之變心得體會
6.學習巡視條例心得體會
7.領導干部學習以案為鏡心得體會
8.觀看樂東之變心得體會
9.學習樂東地區心得體會
10.2015學習樂東精神心得體會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