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合作學習心得
感知合作學習心得
========
10-23
周四上午隨老師們一起去高陽中學去聽課學習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學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模式,感覺收獲很多。
第一堂課我聽的是初一的語文課。當我找好凳子走進教室的時候,發現這個教室與我們的教室不同,在教師的四面墻上都鑲著一塊黑板,我心存差異,一塊黑板就夠用了,為啥還要四塊,在一旁的王峰主任忙向我解釋:這樣可以方便讓孩子們隨時把自己的想法,需要書寫時及時書寫。我這時才發現,在9人圍城的小組的桌面上,都擺放著一盒粉筆。孩子們可觸手可得。再仔細的看看黑板上,從筆跡上可以看出孩是孩子的字體。我們聽的第一堂課是試卷訂正,這位老師追逐題進行了講解,小組合作的優勢并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
第二節課,我先到一個班的英語課,看到老師也是在泛泛的講解。我有點失望,覺得高陽中學的名氣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這事正巧劉永杰老師到這個教室來找凳子,她說跟我去聽語文吧,哪個班的語文課講的不錯。我跟隨劉老師來到了除二班的語文課。這堂課先老師指導學生怎樣結合學案閱讀課本,然后讓學生先自己看書,讓孩子針對前置作業,來對課文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本來失望的我,對這一節課孩子們的表現震驚了,當老師提出問題是,小組內的某一組員開始答題,如有遺漏,本組成員的補充有條不紊,當小組之間的意見存在分歧時,他們各抒己見,甚至爭得面紅耳赤,完全不見農村孩子的害羞,靦腆,表現出來的是自信和求知。老師站在一邊,面帶微笑的看著孩子們激烈的爭論,然后,不失時機的進行點撥,一堂課,我覺得過的很快,不知不覺的到了下課的時間。下課了,老師還在議論孩子的精彩表現,余興未消。
十點時候我們集體到階梯教室去聽高陽中學為我們就小組合作和班級管理的報告,主講老師以切身體會和親身實踐讓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一個全面而細致的了解。該校學習了外校的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分組,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摸索出了適合自己教學特點的學習小組,對于組長的確認,實行動態管理,給更多的學生成長的機會,對于小組的評價可以有多種方式,但主要以鼓勵為主。
半個小時的報告精彩而實用,我們用掌聲感謝主講老師帶來的講座。雖然主講老師講話時,說著一口土話,但是我們從中感到了他的真誠,在短短一席話語中受益匪淺。
在回來的路上我回味著這一幕幕,思考著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其實就是利用課下或課堂的部分時間自主學習,從自己的知識經驗去感知新知識,對于困惑的地方以小組的單位解決,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啟發、糾錯和評價。對比自己以前大班模式的學習深有感觸,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基本上不預習,上課直接聽老師講,如果內容容易,接受起來還可以,但是如果稍難或者前面學的不扎實,就會感到吃力,可是老師并不能因為你一個中斷下來,于是一堂課就這么“暈”下來了,好學的學生課下會自己再重新學,不好學的學生就會在下節課繼續“暈”下去,惡性循環。就算是學會了,那也是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自己并沒有深入思考一些東西或者說沒有完整地獨立地思考過什么,不利于自主探究一些東西,對于任何新知識都有依賴于老師講解的傾向。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及時的檢測反饋和互幫互助的機制,學習效果會更好。更重要的是此種學習方法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通過高陽之行,我深深的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優勢
一、增強孩子們的競爭意識,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小組中以合作為主,組間以競爭為主,競爭與合作相伴進行,使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愉快。為小組而奮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集體榮譽感,組員十分珍惜時間,緊張而密切合作,彼此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聽取、分析、同化別人的想法,開放的思想不斷融合、鮮明,語言更明晰。不知不覺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習得了人與人交往的更多技能。
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但這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注重教師角色
教師必須把握教學重點,給孩子們預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前置作業。充分認識每個同學特長與不足。如有的學生可能大膽,善于口頭表達,但知識不夠扎實,不善書面表達;有的同學可能思維敏捷、靈活,但缺乏一定的深度;有的同學可能語感敏銳,心雖明但口不善言……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設,根據教學的實際,巧妙挖掘教材的潛在意義,才能精心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或練習,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質量。同樣,學生未經深入思考、嘗試,勢必造成無多大收獲的后果,學生探求欲、自信心受挫,可能有的閃光的思想或思維過程不能展示,阻礙能力及高級心理過程的形成。因此,合作前組內各成員要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然后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再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表達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的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結合起來
傳統的教學模式備課其實是容易的,理順思路講課就基本沒有問題了,比較累的是上課一直講,嗓子累。相反,小組合作學習卻是很難備課,因為課堂是動態的、不可預知的,老師提前要想很多可能的狀況和問題,而真正的上課其實就是在課堂里行使一些簡單的職責就可以了。大量準備應該放在備課上。要備好課,就要站在教師的高度、學生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還有,集體備課絕不能成為一種形式,必須要發揮“三個臭皮匠定一個諸葛亮”的力量才行。這樣課堂的意外狀況就會少,老師上課就更高效了。
改革總是艱難的,但改革后的新氣象是我們大家都期待的,共同努力吧~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