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回應3Q大戰敗訴
360回應3Q大戰敗訴
===========
10-17
360回應3Q大戰敗訴:360獲八成網民支持 結果有些遺憾
2014年10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二審宣判,駁回360訴訟,維持原判。對此,360回應稱,對最終的結果表示遺憾,但尊重法院終審判決。3Q大戰宣告“以捆綁炫耀力量,以力量實現霸權的網絡時代”終結,360獲得了八成以上網民的支持。
360方面表示,雖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訴,但通過反壟斷訴訟的四年,中國創業者被巨頭以“抄襲”和“捆綁”扼殺的現象正逐步減少,互聯網反壟斷的積極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由此,互聯網也出現了進化的火花,正能量的萌芽開始綻放。
以下為回應全文:
我們對最終的結果表示遺憾,但尊重法院終審判決。作為中國《反壟斷法》在互聯網領域的第一個典型案例,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案本身引發了行業、用戶和法律界各方的關注,本身就促進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新生態的營造,也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的開放與競爭。
3Q大戰起源于騰訊電腦管家模仿360安全衛士,并與QQ捆綁推廣;騰訊的“二選一”把3Q大戰推向了高潮,上億網民對于“捆綁”、“強制”、“網絡霸權”的憤慨潮水般宣泄至騰訊身上,使騰訊的品牌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至此,在互聯網野蠻生長時期所形成的,“以捆綁炫耀力量,以力量實現霸權的網絡時代”宣告終結。
在此前新浪微博進行的一項調查中,360更是獲得八成以上網友的支持,廣大網民更是希望能夠對于互聯網壟斷的行為進行堅決打擊。
“犧牲我一個,幸福千萬家”。雖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訴,但通過反壟斷訴訟的四年,中國創業者被巨頭以“抄襲”和“捆綁”扼殺的現象正逐步減少,互聯網反壟斷的積極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由此,互聯網也出現了進化的火花,正能量的萌芽開始綻放。
可以看到,3Q大戰帶來的益處之一是使騰訊變得更加開放。3Q大戰之后,騰訊也開始自我反省,并發起了十場主題為“診斷騰訊”的閉門會,100多位觀察者對之批評建言。隨后,騰訊宣布開放包括QQ、騰訊社區、騰訊微博等在內的8大平臺,順應歷史的洪流。
實際上,反壟斷與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并不矛盾,反壟斷是手段不是目的:反對的是靠捆綁壟斷市場、限制競爭;鼓勵的是通過創新贏得市場和用戶。
這期間,360既是中國互聯網反壟斷的勇士也是創新的先鋒。通過反壟斷的過程,360也意識到,唯有把網絡安全做到100分,360才能將與巨頭對抗的“犧牲”轉換為成長的正能量。
以最近一年為例,360結合互聯網時代的需求,就先后創新推出眾多安全創新產品。360先后推出卸載預裝軟件工具、發起搜索欺詐全賠、啟動網購先賠計劃、推出360XP遁甲、建立反騷擾短信聯盟。特別是在國內外有關XP防護產品的7次挑戰、測評中,360全部勝出,榮膺“七冠王”。
同時,因為成功幫助微軟修復系統漏洞,360已經累計獲得了微軟59次官方致謝,超越其他安全軟件廠商致謝次數的總和。因此,借助強大的網絡攻防和漏洞挖掘能力,還為360贏得了與谷歌、ZDI、PANW齊名的全球“四大白帽子軍團”稱號。
唯有創新才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本質;反壟斷的進程雖然坎坷,但此次騰訊壟斷案已經引起了最高法院等國家相關部門的極高重視,此次反壟斷第一案在提升互聯網產業抵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同時,也必將對中國互聯網的創新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3Q大戰成互聯網訴訟標本
曠日持久且讓無數網民印象深刻的3Q大戰昨日最終落下帷幕。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對奇虎360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做出終審判決,駁回360的訴訟請求,認定騰訊不構成壟斷侵權。
而這也是3Q連環訴訟中第二起迎來終審判決的案件,在這兩起案件中,騰訊和360互訴對方,前者指責對方“不正當競爭”,后者指責對方“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壟斷”,最終兩起案件都判定360一方敗訴。
對于這場訴訟中備受關注的騰訊“二選一”行為是否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最高院在審判書中表示,反壟斷法所關注的重心并非個別經營者的利益,而是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否受到扭曲或者破壞,認定騰訊沒有構成壟斷。
昨日,360方面表示尊重最高院的判決,但對結果表示遺憾。“官司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有《反壟斷法》,但在互聯網界還沒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作為創業者,壟斷對中國整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對互聯網公司創業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傷害。”360公司CEO周鴻祎說。
騰訊方面則回應稱,很欣慰3Q大戰在法律的軌道上獲得解決。“面向未來,我們清醒意識到責任和挑戰,我們將創造更好更多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回報廣大用戶和社會各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3Q大戰是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互聯網反壟斷第一案,也是互聯網訴訟的標本案件,它從司法角度劃清了互聯網行業的正當競爭與壟斷行為的界限,有利于互聯網行業的競爭良性化。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表示,這起訴訟案的意義不僅在于最終的審判結果,而且還在于這是一次對互聯網行業反壟斷案例的摸索。同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這一新興產業并沒有有形的商品,各家互聯網公司表面上看起來“各自為營”,但實際上都是用服務來爭取穩定的顧客群。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