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二胎時機成熟
全面放開二胎時機成熟
==========
10-15
改革開放以來,在原有較低經濟基數下,通過制度改革激活勞動力、引進和創新技術、引進和激活資本,使得我國經濟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其中我國勞動力優勢功不可沒。雖然改革開放前開放的生育政策為我國提供了人口紅利,但是也帶來了巨大人口壓力,所以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登上歷史舞臺。
至今執行了36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我國減少了幾億人口的增長,減輕了社會承載和撫養的壓力。隨著60年代第一次嬰兒潮勞動力的逐漸退出,以及80年代嬰兒潮已進入壯年,后續勞動力的補給形勢日趨嚴峻。同時,生育意愿的逐漸降低,例如單獨二胎放開效果不佳,使得我國逐漸顯露出勞動力的接續即將出現斷層現象。此時全面放開二胎議題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將會對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問題。短期來看,生育率的提高會對資本市場相關領域的企業經營產生影響,帶來投資機會。
人口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的人口狀況對經濟的貢獻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勢變成了劣勢。改革初期,60年代的“英雄母親”生育的一代人在改革開放后逐漸成年進入社會,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但是,目前65歲以上老人占比已經達到9.7%以上,男女比例0~14歲的達到110:100以上,0~14歲的人口比例下滑到16.4%,已經出現人口老齡化、結構失衡、少子化等問題。沿海地區已經開始出現用工荒、內地出現“買越南媳婦”等現象。人口失調開始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帶來許多民生問題。這些問題若不引起重視,將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成為社會的負擔。
勞動力人口占比在2011年出現拐點,第一次出現下滑,改變了1982年以來從未下降的近30年歷史;其中0~14歲比重逐漸降低,意味出生率較低,未來勞動力占比會繼續下降。這個人口占比下降拐點的出現不是短暫的,具有趨勢性;老齡人口比重逐漸增加,顯示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背后反映的是支撐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的人口紅利開始下降,且最終越走越弱,失去勞動力的優勢,甚至出現勞動力短缺等問題。詳情見表1。
這些數據預示著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且越來越嚴重,未來可能進入老齡社會。其中,2010年,我國超過65歲老人人口比例已經達到7%,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至今,老齡比一直在增加,從出生嬰兒看,未來這個比例會持續增加,甚至可能超過14%,進入老齡社會。老齡社會問題,主要是養老問題,將會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給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困難。如何應對老齡社會的出現是當今社會的熱點,也是很多投資者關注的領域。未來將會出現許多為養老有關的大公司。
另外,2010年,我國0~14歲人口比例已經低于18%,進入16%~18%的少子化社會,這個比例同樣保持下降趨勢。從1982年開始,我國0~14歲人口占比從33.59%下降到2013年16.4%。從絕對數量看,1980年后出生人口為2.28億,1990年后出生人口為1.75億,而2000年后人口只有1.46億。20年時間內,出生人口減少了36%。在未來10年,中國23~28歲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數量將萎縮44.3%。如果生育率沒有明顯提升,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降至10%以下,比“超少子化”水平還要低一大截。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少子化國家就是日本,其經濟也是進入了近20年的調整期,一蹶不振。少子化問題也是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應得到重視。詳情見表1。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