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會議精神心得體會平紅荔觀后感
南疆會議精神心得體會
==========
11-21
教師南疆工作會議心得體會
2015年6月18日,根據校黨總支的安排,我仔細認真學習了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教育教師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認真領悟了張春賢書記說的具有新疆特色好老師的四個標準:做有歷史責任感的好老師、做為人師表的好老師、做立德樹人的好老師、做專業過硬的好老師,也結合自己實際反思了自己,總體感受是心靈受到了凈化,現在就新時期如何成為一名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師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我覺得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應當熱愛我們的職業,對教育飽含熱 情,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前提。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愛是教育的動力源泉,是教師前進的內在動力,教師只有深深地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愛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用愛去感染身邊的人和事。
提高工作的熱情,我認為應注意以下的問題。一是自身需要做出改變。如今的教師生涯面臨兩大方向: 一是力求創新, 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是墨守成規, 直至走下講臺。
然而事實上有很多教師對變革和新思想表現出恐懼,他們甘心平庸,封閉在狹小的教室里,早已忘記了社會的變遷。而優秀的教師則不停的探索新思想,嘗試新變革,尋找有助于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新方法。只有這樣不斷學習
實踐來實現自己的人生信條,保持一個職業責任感和熱情,教學才能不斷進步。
其次,要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在如今復雜的社會,僅僅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是遠遠不夠的。每個教師還必須為我們所從事的職業負責,提升教師的這一地位。真切
的感受“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所帶來的自豪感和興奮感。
而“優秀”是要通過許許多多艱苦的奮斗換來的形容詞,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現如今,社會賦予老師的責任和要求也隨著城市的不斷進步而提高。總結一下可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八個字為重點,
樹立一名優秀的教師形象。教師應內有自覺能動和創造的主體意識,外有昂揚的精神面貌!
第二教師生命中要充滿激情 “教育家首先是教師, 教育家一定是在學校里課堂上誕生的。 ”一個人有激情,
才能理清他的定位,“很多老師不明白他在為誰工作,有的認為是為校長干,有
的認為為學生干。只有清晰的定位,才能激情地去思考。”關于教師生命的兩個 態度: 第一個態度,
就是有“韌”勁兒地學習。做教師一個普遍問題是文化素養缺失:視野不寬、底蘊不厚、修養不足、情趣不多。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讀書。
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地讀書、讀經典,才能獲得生命的氣象。“讀書是最高級的化妝品,是老師最長遠的備課。如果說有字書是光合作用,無字書就是化學反應。讀書,讓教師從容、淡定、祥和,從而駐顏有術。”
第二個態度,則是靠“恒”勁兒積累。“日本有句諺語‘滾石不生苔’,這告訴我們要有定力,定下來才能生出智慧,獲得機遇和回報。”竇桂梅說,“演講、筆耕,把自己的人生當故事,不斷積淀,在現實中找到成長點,發現自我追
求的動力,為自己立一座人生的豐碑。”人生是一本書,自己寫出來大家讀。“教師的十條修煉”是她自己對這本
“大書”的獨到詮釋:激情不老、讀書一生、寧靜致遠、以寫促思、慎獨養身、伸展個性、愛在細節、海納百川、合作學習、海星角色。
每個教師都要思考怎么樣生活才能達到生命的高度。 而讓教師的生命得以潤
澤,需要教師以一個個教室為基地,以自我發展為目的,遵循專業歷程的基本規律,讓課堂改變職場、實現價值,站在學生面前,用思想的力量、學科的魅力發
出自己獨特的聲音。
第三 教師不僅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深耕,在非專業領域廣泛積累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要知道自己該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這就是我們通 常所說的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我們知道教師其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遞本學科的知識,
但是更應該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因此學科知識不能過分強調,因為它不是學生學習的第一重點。“真正的獎勵是當學生手持從感激你、仰慕你的家長那里拿來禮物時,他們熱切的眼神里飽含的那股感激之情,那將是種怎樣的感覺啊!”這段話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塞斯曾說過:“每個人都在‘變為’的進程里,變為什么呢?變為更是你自己!”累積經驗、增長閱歷、遞增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變為自己,在有生之年、在教育的崗位上保持一顆純良之心,為了能達到一名合格并優秀的教師
這個目標就足以讓我們奮斗終生。
最后就新疆當前形勢來說,穩定壓到一切,我做為一名新疆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因為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祖國觀、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期。教育是滲進血液、透入靈魂的,一定要從小就抓、從幼兒園就抓,要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課,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祖國下一代的新天中生根發芽。我們廣大教師要堅決抵制“雙泛”思想,做好“去極端化”工作,積極主動向家人、朋友、學生宣傳宗教極端思想的嚴重危害,亮明觀點、表明態度,自覺承擔起反分裂反滲透的職責任務。要大力促進民族團結,為學生樹立榜樣、
為社會樹立標桿,以一個個“微行動”教育感染學生、帶動影響身邊的人,扎實開展民漢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家長之間交朋友結對子活動,走動互動、融洽感情。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
當前國家和自治區也非常重視和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加大對教師的師資力量的培養,我們新疆教師更應該要珍惜眼前生活,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為新疆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新疆工作會議心得體會
時隔4年,中央再次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視。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深刻分析了新疆發展穩定面臨的形勢,明確了新疆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提出了新疆工作的思路和重點,進一步豐富升華了我們黨的治疆方略,是新疆的又一歷史性機遇,必將為新疆推進跨越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必將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新疆注入強大動力,必將堅定新疆各族人民群眾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信心和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習總書記的講話,第一次把對口援疆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實踐證明,對口援疆工作成績是巨大的,70%以上的援助資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設,城鄉住房、學校醫院、公共基礎設施等一大批援疆工程項目,切實解決受援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根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精神,結合區情民情,我們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團結工程。
在統籌上,要提升能力,實現新疆經濟社會效率與平衡。特別要共同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完善援疆工作規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發揮驅動作用;在改善民生上,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在抓住民心上,要推動新疆特別是南疆更好更快發展,讓各族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要認真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開展好“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加強干群關系,促進民族團結,牢牢抓住民心。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指出:“對南疆發展,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實行特殊政策,打破常規,特事特辦。”這意味著中央已對南疆發展給予高度關注,并將解決好南疆問題提升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
近年來南疆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十分顯著的提高,但南疆依然是新疆在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進程中矛盾最多、問題最多、困難最多的地區。其中表現比較突出的是:一是穩定問題;二是民族問題;三是發展問題;四是民生問題;五是宗教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問題多是多種因素催化、多種矛盾積累、多種問題交集的一個結果,而且在各地顯現的形式和程度上又各不相同。
中央方略的“引領”定位,強調新疆不能游離全面深化改革。致力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本出路在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區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破解各種難題困擾,需要強化包括打擊暴恐、維護穩定在內的工作創新,把體制機制改革、提高能力擺到突出位置。中央方略的“基礎”定位,強調了在新疆處理好發
展與穩定關系的重要性,要求發展必須惠及民生、惠及當地、惠及群眾,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和精神實質。中央方略的“重點”定位,抓住了當前新疆經濟社會
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重點問題,強調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去宗教極端化的緊迫性,明確了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是我區最為重要的群眾工作。“三個堅持”既表明
中央一如既往支持新疆工作的決心,又明確規定了治理新疆的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總書記形象貼切的比喻,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從以往的歷史和當今的現實來看,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新疆各族人民能夠過上今天幸福的日子,并團結一致奔向未來,靠的是長期的共同生活帶來的相互了解;是平等基礎上生成的彼此尊重;是理解之中擁有的包容心態;是高尚情操懷有的愉悅欣賞;是進步路上的學習促進;是艱難困苦中的無私幫助。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有不足和缺點。取長補短,相互借鑒,是人類取得進步和實現發展的必經之路。特別是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任何民族的封閉、落后、保守,必將限制自身的發展進步,甚至會窒息民族的生命。而包容、開拓、創新,給民族帶來的將是開放、文明和幸福,因此絕不能抱殘守缺,孤芳自賞,井底觀天。新疆各民族一定要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要求,把包容、交融、交往作為新疆各民族的永恒精神追求,努力實現相互欣賞,相互借鑒,相互包容,從而實現創新發展。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