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執法人員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安全生產執法人員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
11-26
十八屆五中全會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著重探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相關內容。
會議首先總充分肯定了十四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在此期間黨和國家事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時高度評價了“十二五”時期我國我國發展的重大成就,“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大的臺階。作為當代大學生,我感受到了黨在國家發展中的正確領導以及國家發展的巨大潛力。同時,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堅持黨的領導,并且不斷鞭策自己,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國家各方面建設,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會議主要探討了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相關內容。第一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穩中求進統籌發展。第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第一是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是發展新的方向,是開辟新的大陸。創新活動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傳統經濟增長遇到障礙之時,創新顯得尤為重要。第二是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延續與發展,綠色發展要求我們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我們也應該以此為己任,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第三是開放發展,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利益共同體。黨和國家堅持開放政策,積極融入國際社會,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最后提出了共享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是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全會還提到了黨建工作,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敢于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作為一名執法人員,除了期盼十八五之后國家的規劃與建設,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貫徹落實十八五的會議精神: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的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樹立正確思想觀念。
基層領導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十二五”即將收官、“十三五”將要啟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就如何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結合西三鎮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堅持創新發展,點燃增長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競爭力。全會提出,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當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根本出路。大至國家,小至鄉鎮,只要牽住了創新這個牛鼻子,走好了創新這步先手棋,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西三鎮屬山區鄉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較深,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773戶、2611人,貧困村3個,貧困人口規模較大,扶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第一輪“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后雖退出部分,但目前建檔立卡貧困戶仍有586戶1986人。要真正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創新貧困對象管理機制迫在眉睫,必須盡快研究探索“脫貧即出、返貧納入”動態管理辦法,瞄準貧困對象,提高扶貧的針對性,提高扶貧工作實效,最終達到摘除貧困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根本目標。
二、堅持協調發展,深化農村改革
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礎在鄉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統籌的關鍵也在鄉鎮。雖然改革開放30年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廣大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新形勢下,山區鄉鎮經濟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困惑,穩定壓力大,農民增收難,政府依法行政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面臨許多新問題。從區域差距到城鄉差距,再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同步,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西三鎮要發展,解決集鎮與貧困村的統籌發展、旅游景區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與民族風俗的傳承的矛盾等問題不可忽視。我們要牢牢把握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處理發展中利益與代價的矛盾關系,既要考慮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也要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增強發展協調性,真正做到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三、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山區
綠色發展是當前適應經濟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需要,也是促改革調結構,進一步培育新的增長點的需要。特別是作為山區鄉鎮,要全面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五位一體協同推進的發展合力,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同時搞好“環保”,解決“生存”問題的同時搞好“生態”。結合西三鎮森林覆蓋率高達72%的實際情況,我們不得不考慮到,搞好鎮域經濟建設必須要以維護森林資源健康,保障生態資源安全,強化護林與防火的有機結合為前提,嚴格落實“面上保護,點上開發”原則,在搞好建設的同時堅持功能區域定位,壯大生態產業、狠抓生態保護、強化制度保障、培育生態文化,把綠色發展理念變成積極主動的作為,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雙贏,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四、堅持開放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山區鄉鎮必須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和發展,搶抓云南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彌勒市打造休閑度假旅游示范城市等發展機遇,在破解山區鄉鎮發展難題中堅定不移地深化開放,擴大開放意識和觀念,拓展開放深度和廣度,擴大開放領域和范圍,主動融入彌勒經濟發展新常態。在發展旅游產業時,積極爭取向全市旅游市場和產業發展趨勢靠攏,與周邊鄉鎮旅游景區捆綁抱團,加大旅游資源的開發整合管理力度,創新旅游宣傳推廣模式,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從根本上突破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不全等瓶頸問題,推進旅游產業發展,構建“大西三”旅游格局,把西三旅游品牌做活、做大、做強,助推彌勒民族文化旅游發展,占領紅河民族特色旅游新高地。
五、堅持共享發展,釋放民生紅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大要務,也是“十三五”時期必須完成的目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就是保民生、促民生,將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到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標上來。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如何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如何讓23949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如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鎮人民群眾?面對種種民生之問,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在醫療、教育、就業、扶貧、食品安全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健全完善衛生院、衛生室管理機制,破解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教育激勵機制,鼓勵山區學生努力讀書學習,走出大山,阻止貧困代際傳遞;促進就業創業,大力培植旅游服務業,帶動農民就近就業創業;貫徹落實上級部門扶貧方針政策,實現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不讓任何一個人在全鎮實現與全國、省、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掉隊”;適時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檢查,讓“食品安全”從口頭承諾變成現實遵循。在通往全面小康社會的五年道路上,加快加強各項保民生、促民生措施的制定與落實,讓更多的老百姓切實享受到鎮黨委、政府烹制的“民生大餐”。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讓山區人民過上小康生活,全鎮上下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同心協力、攻堅克難,以扶貧為落腳點,以旅游為引爆點,推進西三經濟率先在山區鄉鎮中闖出一條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時間
十八屆五中全會報告全文
十八屆五中全會宣講稿
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要點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小知識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重點審議"十三五"規劃
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情況匯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大學生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