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是什么時候
感恩節是什么時候
========
10-10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感恩節的由來
加拿大的感恩節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一天,加拿大每年十月第二個周一,美國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舉國同慶的感恩節,規定從這一天起休假三天。即使遠在異鄉的人也都要在節日前趕回去與家人團聚,共慶佳節。美國和加拿大人對感恩節重視的程度,堪與傳統的盛大節日-圣誕節相比。
為什么叫感恩節呢?追根溯源,感恩節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特別是和玉米的種植有十分密切的關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國清教徒難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號”木船駛往美洲。他們在疲勞、饑餓、寒冷和疾病的襲擊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達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當時正值冬季,氣候嚴寒,田野寂寥。當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貯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獵獲的野鴨和火雞。春天來了,印第安人教他們種植玉米和南瓜,飼養火雞。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親密的友誼。這年秋季玉米豐收,移民們舉行了豐盛的感恩會,用烤火雞和玉米糕點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帶著各種玉米制品、烤火雞、南瓜餡餅、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漿等參加晚會,人們歡唱歌舞,通宵達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獲后的11月底,定居在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舉行感恩會,家家烤火雞,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長此以往,這種感恩會就成為一種慣例。
食物在感恩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感恩節特色食物有烤火雞,南瓜餡餅和土豆泥,當然還有很多食物,但是這三種食物最具代表性。
加拿大許多傳統是源于英國,當然感恩節也是。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會過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但不是同一天,不同于美國,加拿大的感恩節是無關宗教的。慶豐收、感謝大自然、感謝上蒼,賜給我們豐沛的陽光與甘露,讓谷物生長,使我們平安又度過一年,是感恩的主題。
一家人團聚一堂,享用烤火雞和南瓜派是最經典的感恩節畫面。可是你知道為什么是火雞和南瓜呢?
想當初物力維艱,放眼望去,只有滿地的野生火雞和盛產的南瓜,自然而然就成為時令的佳肴了。
傳統的烤火雞,是在雞腹中塞滿以面包丁、洋蔥、芹菜、鼠尾草為主的作料之后,放入烤箱中充足的烘烤即可上桌。
一般的主婦喜歡越大越好,因為當天吃不完的,巧手就可變化成火雞派、火雞餡餅,頗有我們吃年菜的味道。
至于南瓜派,加拿大最傳統的吃法,是淋上盛產的蔓越莓醬汁(Cranberry
sauce),而做南瓜派的小心得,據加國友人透露,以罐頭南瓜制作會比新鮮的來的香醇順口。
除了起源有宗教意味的不同,加拿大的緯度比較高,谷物成熟的季節比較早,所以這也是一個在十月,一個在十一月的最根本原因。
還有北美一年中,最令大家期待的大拍賣日(Boxing
Day),加拿大是圣誕節的后一日(12月26日),而美國是感恩節的后一天。第二個禮拜一、最后一個星期四,為什么美加兩國感恩節都選在這種非假日的日子呢?
當然,大家都聰明的很,加拿大選在禮拜一,是為了要有三天的連續假期。而美國更過癮,傳統感恩節都是兩天假期,再加上周末,足足有四天的假期。
感恩節習俗
感恩節(英語: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像中國的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下面介紹一下感恩節的習俗
集體慶祝: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后,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基督徒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市鄉鎮到處都有化裝游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別了一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一家人團圓,品嘗以“火雞”為主的感恩節美食。
美國當地最著名的慶典則是從1924年開始的梅西百貨感恩節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凡,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游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的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也會回家過節,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并且對家人說:“謝謝!”。感恩節后,學校會讓同學們畫一張感恩節的畫,大部分學生都畫的是火雞。
同時,好客的美國人也忘不掉這一天邀請好友、單身漢或遠離家鄉的人共度佳節。從18世紀起,美國就開始出現一種給貧窮人家送一籃子食物的風俗。當時有一群年輕婦女想在一年中選一天專門做善事,認為選定感恩節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感恩節一到,她們就裝上滿滿一籃食物親自送到窮人家。這件事遠近傳聞,不久就有許多人學著她們的樣子做起來。不管遇到誰,他們都會說:“Thank
you!”
節日購物:
感恩節購物已經成為了美國人的習俗。從感恩節到圣誕節這一個月,美國零售業總銷售額能占到全年的1/3強,是各個商家傳統的打折促銷旺季。瘋狂的購物月從感恩節的次日(星期五)開始,這一天即被稱為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據說是因為周五這天一大早,所有人都要摸著黑沖到商場排隊買便宜貨,這種行為有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叫Early
Bird(早起的鳥兒)。在外國“感恩節”和中國的春節一樣重要!
每年一度的總統放生火雞儀式始于1947年杜魯門總統當政時期,但實際上這個傳統儀式可以追溯到美國內戰林肯總統當政的時期。1863年的一天,林肯的兒子泰德突然闖入內閣會議請求赦免一只名叫杰克的寵物火雞,因為這只被送進白宮的火雞,即將成為人們的感恩節大餐。
節日食物:
節日菜譜包括:Cornbread - 玉米面包,英國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歡的食物。English Cheese Pie -
英國奶酪派,奶酪對英國人很重要。Venison - 鹿肉,印第安人帶來了5頭鹿。Ducks & Geese - 鴨和鵝,英國人捕的。Wild
Turkey - 野生火雞。 Garlic and Onions - 大蒜和洋蔥。Pumpkin Pudding - 南瓜布丁。
Indian Pudding - 印地安布丁。Salad-沙拉。
1、火雞吃法也有一定講究。端上桌后,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感恩節的食物除火雞外,還有紅莓苔子果醬、甜山芋、玉蜀黍、
南瓜餅、沙拉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種蔬菜和水果等。這些東西都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2、餐桌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婦們不是照往常一樣擺放鮮花,而是擺放水果和蔬菜。中間還常常放上一個大南瓜,周圍堆放些蘋果、玉米和干果。有時人們還把蘋果或南瓜掏空,中間放滿去殼的干果或者點燃蠟燭。平時,女主人可以在飯后把客人請到客廳里,但在感恩節卻不這樣做。感恩節的聚餐是甜美的,每個人都愿意在飯桌旁多呆一會兒,他們一邊吃一邊愉快地回憶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蠟燭燃盡,他們才離開那可愛的餐桌。
節日游戲:
1、蔓越桔競賽
感恩節宴會后,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游戲。第一次感恩節,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游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
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后把蔓越桔一個個串起來,3分鐘一到;誰串得最長,誰就得獎。至于串得最慢的人,大家還開玩笑地發給他一個最差獎。
2、玉米游戲
還有一種玉米游戲也很古老。據說這是為了紀念當年在糧食匱乏的情況下發給每個移民五個玉米而流傳下來的。游戲時。人們把五個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頭去找,找到玉米的五個人參加比賽,其他人在一旁觀看。比賽開始,五個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剝在一個碗里,誰先剝完誰得獎,然后由沒有參加比賽的人圍在碗旁邊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數量最接近的獎給一大包玉米花。
3、南瓜賽跑
人們最喜愛的游戲要算南瓜賽跑了。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則是絕對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獎。比賽用的勺子越小,游戲就越有意思。
除去這些活動外,有些家庭在節日里驅車到鄉間去郊游,或是坐飛機出去旅行,特別是當年移民們安家落戶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們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號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還可以花幾個小時在移民村里參觀。移民村是仿照當年的樣子建成的。參觀時,還有專門人員扮成請教徒同游客們談天,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源于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