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林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
“自從種了核桃苗,一畝田能有3萬元收益,別提多高興了。”涼山州德昌縣王所鄉茶園村村民蔡世龍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去年開始種植核桃苗,經過半年時間,現在核桃已經成苗了,1畝田能產3-5萬株核桃苗。蔡世龍告訴記者,他抓住山區農民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的機遇,將家里的5畝田全部種上核桃苗,還要帶動村里的村民一起種,共同致富。近年來,涼山州始終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與產業建設良性互動”的發展理念,以創建“大涼山”特色農產品品牌和林業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著力在特色林業產業基地、林農培訓、科技興林、林下經濟發展等方面創新產業發展新思路,激發林業產業發展新活力,有效推動林業產業科學發展。
特色經濟林基地達到425萬畝
形成林產品品牌系列
涼山州生物多樣性富集,非常適宜發展林業產業,不僅能有效綠化荒山荒坡,讓荒山荒坡成為綠水青山,更能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在讓大凉山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同時,給涼山各族群眾帶來財富。
近年來,全州林業部門依托涼山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全州打造“大涼山”特色農(林)產品品牌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大對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金陽青花椒、越西貢椒、會東松籽、冕寧核桃等系列特色農(林)產品林果基地項目建設的支持幫扶力度,開展了有機食品認證,會東松籽等林產品已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形成了大涼山頗具影響力的林產品品牌系列,擴大了涼山州特色林產品的知名度,提升了產品品位與價值,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鹽源縣委、縣政府把果園生態雞作為全縣的“八大基地、十大產業”進行重點打造,從平壩到山區,生態果園雞的養殖熱情在全縣蔓延,生態雞成為鹽源興縣富民的億元支柱產業,不論是規模還是效益均居涼山之首。
“十二五”期間,涼山州大力發展花椒、松子、核桃、板栗等林果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發展效益好、見效快的核桃、花椒、青花椒、大紅袍花椒、油橄欖、華山松籽等特色經果林140萬畝。到2015年,全州特色經濟林基地達到425萬畝,同時積極創建大涼山核桃、大涼山野生菌、會東松籽、越西貢椒等4個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促進林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林業產值和農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林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從林業獲得的年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穩步推進林業各項改革
受益農戶54萬戶
近年來,涼山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著力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林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完成集體林確權2308.2萬畝,受益農戶54萬戶,調處林權糾紛3523起;林權流轉面積298.66萬畝,抵押貸款28.5億元。全州已完成林地糾錯46.8萬畝,重新勘界62.5萬畝,注銷錯誤林權證面積80.9萬畝,收回違規流轉資金2761.6萬元;冕寧縣已完成全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點,確定寧南縣為全省經濟林木權證抵押貸款試點單位。
今年3月,涼山州出臺《涼山州“1+X”生態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中的“1”即核桃產業,“X”即核桃以外的經果林!斗桨浮访鞔_,涼山州將用3年時間完成以核桃為主的生態產業基地1500萬畝建設任務,做到貧困人口全覆蓋,荒山荒坡、房前屋后應栽盡栽,通過改造、鞏固、提質,到2020年,全州林業總產值達到26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為涼山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助力。
曾經,大山是制約會東發展的最大瓶頸,但也正是這些山給予了當地群眾最美的饋贈。曾經的山高路陡讓會東的產品滯運難銷,但在綠色發展理念下,深山大谷、廣袤山地成了創造財富的主場,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大變化,讓綠色生態產品成為優質商品,給老百姓帶來巨大財富。
會東縣提出要將核桃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以每畝地22株、每株產值200元來保守計算,5年后,核桃產值可達44億元,整個林業產值將達100億元,如果再加林果深加工、及林下產業,這個收入還能更大!”該縣主要領導反復算賬,“核桃不僅是脫貧奔康的需要,更是長遠發展的需要。算好賬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攻堅克難,產業才能又好又快發展。”
在會東“林業雙百萬”工程中,核桃獨領風騷,在3年內要將種植規模擴展到100萬畝。該縣林業大發展信心,正是源于全州核桃產業富民強縣的政策機遇,經過2013年、2014兩年發展,目前,已形成30萬畝的產業基礎。到“十三五”末,核桃將成為會東最強勁的支柱產業。
大力培養林業新型經營
全州共有家庭林場443個
“我一年在林業上的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又種了20多畝的核桃。”寧南縣幸福鄉茶玲村村民彭友志種了核桃40余畝,“如果像這樣繼續發展下去,5年之后純收入至少有十多萬元。”彭友志對前景十分看好。
茶玲村老支書黃學富的兒子、退伍軍人黃小明,把解放軍戰士敢說敢干,排除萬難的精神和干勁投到林業產業發展中,一口氣承包了3000畝國有荒山,用來種植核桃。“3000畝地采用合作造林方式,不交承包費,見效后,和國家二八分成,核桃苗完全由政府提供。”他家還有杉樹1萬株,茶園200畝,產值數千萬元。
目前,黃小明已成為全州甚至全省都排得上號的林業產業大戶。
同時,涼山州大力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州共有家庭林場443個,注冊資金計26448萬元,總人數458人,從業人員474人,經營總面積1.4萬畝。共有林業專合組織158個,注冊資金13397萬元,農戶17562戶,經營面積23.1萬畝,純收入881萬元。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
特色經濟林基地達到425萬畝
形成林產品品牌系列
涼山州生物多樣性富集,非常適宜發展林業產業,不僅能有效綠化荒山荒坡,讓荒山荒坡成為綠水青山,更能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在讓大凉山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同時,給涼山各族群眾帶來財富。
近年來,全州林業部門依托涼山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全州打造“大涼山”特色農(林)產品品牌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大對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金陽青花椒、越西貢椒、會東松籽、冕寧核桃等系列特色農(林)產品林果基地項目建設的支持幫扶力度,開展了有機食品認證,會東松籽等林產品已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形成了大涼山頗具影響力的林產品品牌系列,擴大了涼山州特色林產品的知名度,提升了產品品位與價值,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鹽源縣委、縣政府把果園生態雞作為全縣的“八大基地、十大產業”進行重點打造,從平壩到山區,生態果園雞的養殖熱情在全縣蔓延,生態雞成為鹽源興縣富民的億元支柱產業,不論是規模還是效益均居涼山之首。
“十二五”期間,涼山州大力發展花椒、松子、核桃、板栗等林果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發展效益好、見效快的核桃、花椒、青花椒、大紅袍花椒、油橄欖、華山松籽等特色經果林140萬畝。到2015年,全州特色經濟林基地達到425萬畝,同時積極創建大涼山核桃、大涼山野生菌、會東松籽、越西貢椒等4個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促進林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林業產值和農民人均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林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從林業獲得的年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穩步推進林業各項改革
受益農戶54萬戶
近年來,涼山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著力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林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完成集體林確權2308.2萬畝,受益農戶54萬戶,調處林權糾紛3523起;林權流轉面積298.66萬畝,抵押貸款28.5億元。全州已完成林地糾錯46.8萬畝,重新勘界62.5萬畝,注銷錯誤林權證面積80.9萬畝,收回違規流轉資金2761.6萬元;冕寧縣已完成全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點,確定寧南縣為全省經濟林木權證抵押貸款試點單位。
今年3月,涼山州出臺《涼山州“1+X”生態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中的“1”即核桃產業,“X”即核桃以外的經果林!斗桨浮访鞔_,涼山州將用3年時間完成以核桃為主的生態產業基地1500萬畝建設任務,做到貧困人口全覆蓋,荒山荒坡、房前屋后應栽盡栽,通過改造、鞏固、提質,到2020年,全州林業總產值達到260億元以上,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為涼山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助力。
曾經,大山是制約會東發展的最大瓶頸,但也正是這些山給予了當地群眾最美的饋贈。曾經的山高路陡讓會東的產品滯運難銷,但在綠色發展理念下,深山大谷、廣袤山地成了創造財富的主場,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大變化,讓綠色生態產品成為優質商品,給老百姓帶來巨大財富。
會東縣提出要將核桃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以每畝地22株、每株產值200元來保守計算,5年后,核桃產值可達44億元,整個林業產值將達100億元,如果再加林果深加工、及林下產業,這個收入還能更大!”該縣主要領導反復算賬,“核桃不僅是脫貧奔康的需要,更是長遠發展的需要。算好賬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攻堅克難,產業才能又好又快發展。”
在會東“林業雙百萬”工程中,核桃獨領風騷,在3年內要將種植規模擴展到100萬畝。該縣林業大發展信心,正是源于全州核桃產業富民強縣的政策機遇,經過2013年、2014兩年發展,目前,已形成30萬畝的產業基礎。到“十三五”末,核桃將成為會東最強勁的支柱產業。
大力培養林業新型經營
全州共有家庭林場443個
“我一年在林業上的收入有3萬多元,今年又種了20多畝的核桃。”寧南縣幸福鄉茶玲村村民彭友志種了核桃40余畝,“如果像這樣繼續發展下去,5年之后純收入至少有十多萬元。”彭友志對前景十分看好。
茶玲村老支書黃學富的兒子、退伍軍人黃小明,把解放軍戰士敢說敢干,排除萬難的精神和干勁投到林業產業發展中,一口氣承包了3000畝國有荒山,用來種植核桃。“3000畝地采用合作造林方式,不交承包費,見效后,和國家二八分成,核桃苗完全由政府提供。”他家還有杉樹1萬株,茶園200畝,產值數千萬元。
目前,黃小明已成為全州甚至全省都排得上號的林業產業大戶。
同時,涼山州大力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州共有家庭林場443個,注冊資金計26448萬元,總人數458人,從業人員474人,經營總面積1.4萬畝。共有林業專合組織158個,注冊資金13397萬元,農戶17562戶,經營面積23.1萬畝,純收入881萬元。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