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核桃書記”的致富經
“來嘗一下我們的‘狀元黃’這個核桃可比市場上普通的核桃貴一倍哦,現在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價格就更俏了”。寧南縣幸福鎮核桃大戶黃朝明正高興地組織人手,抓緊收獲核桃園里的新品種。今年他家“狀元黃”核桃產量達到1500斤,最讓黃大哥后悔的事情就是試種少了。
黃朝明另一個身份是寧南幸福鄉玉豐村第一書記,近些年他不僅自己靠著種植核桃包里鼓了起來,還帶動貧困村群眾發展核桃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每當談到核桃,他就會滔滔不絕地向人講著發展核桃產業的致富經,群眾們也親切地把他稱為“核桃書記”。
一顆小核桃托起群眾致富夢
2012年,黃朝明作為寧南縣扶貧移民局的駕駛員被選派到幸福鎮玉豐村擔任第一書記。剛駐村時,擺在黃朝明面前的是一個“出入村子的道路坑洼難行,村民收入基本靠傳統種養殖業,致富資金項目極度稀缺”的貧困局面,當地群眾既充滿了對脫貧致富的熱切渴望,又對困難處境感到無奈和惆悵。這讓黃朝明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通過深入調查走訪,黃朝明發現玉豐村的荒山并不“荒”,玉豐的“荒”山中,其實蘊藏著巨大的綠色財富。在2009年寧南縣委、縣政府將林業富民工程列為縣上五大富民工程之一,提倡大力種茶葉、核桃、杉樹、華山松經濟林木,讓“荒山既長樹子也掙票子”。想到了這個富民的好政策,黃朝明心中吃下了定心丸,他決定要帶領全村群眾大量種植核桃走林業富民的道路。
為了打消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顧慮,黃朝明說服妻子,用房子做抵押貸款30萬元,一次性承包了420畝荒坡,花7萬多元從鹽源縣引進良種核桃穗條,并請技術員對自己承包地內的野生核桃樹進行了嫁接改良。
第二年,玉豐村的老百姓看到黃朝明的核桃林長勢喜人,便陸續有人跟著他一起種植核桃,并對自家山地上的野生核桃樹進行嫁接、改良。黃朝明不僅為群眾免費提供核桃苗,還幫助農戶提高嫁接成活率,免費提供良種穗條和技術指導,并培訓了一批嫁接技術員。幾年來,黃朝明一共為玉豐村群眾提供了8萬多支穗條,僅此一項就為當地100多戶村民節省了70萬元開支。
多條腿走路 加快奔康步伐
“以前村里的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糧食,產業結構單一,黃書記來了之后,我們村兩委針對村上的實際進行了調整,重點種植核桃、蠶桑、羊肚菌、青花椒,搞林下生態雞養殖和組織勞務輸出,實現了‘多條腿走路\’脫貧致富。”玉豐村村支書方德萬說。
在黃朝明的帶動下,目前,玉豐村正以“公司+基地+農戶”方式擴大規模,玉豐村的村民家家戶戶都積極種植核桃,在玉豐村8000多畝荒坡上,30余萬株核桃樹長勢喜人,目前已有2000余畝開始投產,全村核桃產值達到90余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核桃產業成了玉豐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下一步,我們還將利用玉豐村自身的優勢條件,大力發展核桃、蠶桑、旅游等產業,建立‘集體+企業+農戶’模式,逐步建立村級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擴大種植規模,增加集體收益,達到\‘脫貧奔康’的目標。”黃朝明說,玉豐的美好未來,就在這郁郁蔥蔥的核桃林里。
源于涼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