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全面實施“一村一幼”開學普通話
四川在線消息(通訊員 盧苗苗)“學前學會普通話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項重要措施,對幫助鹽源幼兒在學前階段過好國家通用語言關,從源頭上打破‘貧困積累循環效應’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6月12日,隨著全州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啟動實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召開,鹽源縣召開了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啟動實施工作會,標致著鹽源縣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正式全面啟動。
據悉,鹽源縣將重點在各鄉鎮“一村一幼”幼教點進行實施,聚焦貧困村不會普通話的幼兒。通過實施學前學會,實現鹽源縣3—6歲學齡前兒童在進入義務教育前基本具備國家通用語言的溝通交流能力,能熟練使用普通話進行日常的交流對話,達到幼兒普通話達標標準,切實解決學齡前兒童因不懂普通話進入義務教育后上課聽不懂、學習跟不上的問題。
其中,按照“先行試點、總結優化、全面推廣”的步驟,從2018年6月份正式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分五個階段組織實施。
第一階段為先行試點階段,時間從2018年6月1日至8月30日。重點工作有:組織教輔用書編寫、課程方案編制、教學模式設計、教具學具開發,同步在鹽源縣一類幼教點選擇3個具備培訓和實訓條件幼教點開展教學試點,邊試點邊對教輔用書內容進行修訂、對課程方案進行優化,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對教具學具進行完善,形成符合鹽源縣本土實際,具有在全縣進行普遍推廣的幼兒普通話教學課程體系。;制定幼兒普通話達標標準,制定管理考核方案和教學效果監測評估方案,并在試點期間進行測試、完善;以三個選定的幼教點開展輔導員全員集中崗前培訓。
第二階段為推廣實施階段,從2018年9月1日起,在對試點階段進行教學效果評估并及時優化工作方案的基礎上,在全縣所有幼教點進行全面推廣。
第三階段為成果評估階段,從2019年2月起,在通過一學期推廣實施的基礎上,從2019年2月起,全面對少工作進行評估,總結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工作機制,集中攻堅行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階段為經驗總結階段,從2019年6月起,通過全面推進實施,總結提煉具有鹽源特色的學前學會普通話推廣經驗,形成可推廣、復制的經驗。
第五階段為常態化實施階段,在2020年9月30日前,全面實現所有幼教點在管理模式、課程方案、教學模式以及監測評估與考核方面達到可復制、可持續的狀態,形成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長效工作機制。
源于涼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