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機關干部“人臉識別” 鄉村干部“視頻點名”
今年以來,金陽縣創新舉措,在75個縣級機關啟用“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對干部嚴格實行上下班簽到制度,遲到、早退、無故曠工的黨員干部將受到通報批評;在34個鄉鎮,所有鄉村干部加入微信視頻群,實行“視頻點名”,干部日常履責情況與年度評先評優、工作津貼、年度考核掛鉤。
這樣一來,從源頭上杜絕了黨員干部無故遲到、早退及缺勤的現象,解決了干部服務群眾意識不強,駐鄉、村干部“走讀”的問題,各機關單位、鄉村的工作作風更好了。
今年以來,金陽縣創新舉措,在縣級機關啟用“人臉識別考勤系統”,對干部嚴格實行上下班簽到制度;在34個鄉鎮,所有鄉村干部進入微信視頻群,實行網絡視頻點名,用制度嚴厲整治干部工作作風。
“人臉識別”嚴查考勤
“單位嚴格考勤,我們要做好帶頭示范,提前到單位‘刷臉卡’。”12月19日8時,在共青團金陽縣委辦公室,團委副書記哈馬只作準備到聯點扶貧鄉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前來到辦公室門前,對著“人臉識別考勤機”進行“刷臉打卡”后,微笑著對記者說。每天上午、下午上班時間,他們都要“刷一次臉卡”,才有考勤記錄。
據了解,今年為進一步加強治理部分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意識不強,紀律執行松散、辦事拖拉、在崗不作為的問題,金陽縣制定了《金陽縣干部管理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對縣級機關干部嚴格實行上下班簽到、領導帶班、請銷假、去向公示等制度,從制度上約束黨員干部不在崗位、不履職現象,加強干部紀律作風常態化監督。
該縣75個縣級單位啟用“人臉識別考勤機”規范考勤制度,對機關工作人員工作日的上、下班情況,通過“人臉識別”進行簽到考勤,并采取周報、月統計的方式,對遲到、早退、無故曠工的黨員干部進行通報批評,并將考勤情況與年底的年度測評相結合,從源頭上杜絕了黨員干部無故遲到、早退及缺勤的現象,進一步推進干部作風大轉變。
“視頻點名”整治“走讀”
“以前督查駐鄉、村干部‘走讀’,剛到一個鄉鎮查崗,其他鄉(村)都知道工作組來查崗了,往往使督查流于形式。現在好了,實行‘視頻點名’就能查到鄉村干部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了,即節省時間,又節人力、物力、財力,效率又好!”金陽縣紀委工作人員朱英告訴記者,該縣34個鄉176個村,最偏僻的地方距縣城有上百公里,督查人員驅車巡回檢查,來回要花上一天時間。現在有了新舉措,鄉村干部戴上了“緊箍咒”,治理“走讀”有了實招。
鄉村干部和駐村工作組實行“視頻點名”,所有鄉村干部加入一個微信視頻群,每天在里面簽到打卡,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有效解決了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作風漂浮、履責不力、弄虛作假等問題。對駐村扶貧“人在心不在”,搞“走讀式”、“掛名式”幫扶的,堅決一案雙查,既查鄉鎮的直接責任,又查幫扶單位的主體責任,把問責的“板子”打準打實。
同時,該縣明確要求鄉村干部工作日必須全員“住勤”在鄉鎮,雙休日、節假日實行掛牌輪值,并將治理“走讀”情況和干部日常履責情況與年度評先評優、工作津貼、年度考核掛鉤,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約束“走讀”現象。
有了“視頻點名”系統,借助網絡對34個鄉鎮干部實行網絡視頻點名,并借助手機全面開展鄉鎮對村組干部微信視頻“即時召喚”,使干部的工作動態在一定范圍內得以公開、受到監督,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履責效能。
“現在老百姓到鄉上、到縣上去辦事,都找得到干部,風氣確實變得更好了!”春江鄉蒲家坪子村村民張連付說。
的確,金陽各鄉村借助科技手段,用“千里眼”整治“走讀風”,干部管理更嚴了,工作作風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