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賣的牛肉干實為鴨肉干
2020年9月,揚州市民李先生看到直播主播推銷一款產地為內蒙古的牛肉干,他以99元價格購買4袋牛肉干,品嘗后發現口感不對。經專業機構檢測發現“牛肉干”鴨肉成分為100%。
內蒙的牛肉干其實長這樣:
該直播賬號地址顯示在內蒙古,但售后地址卻在蘇州。民警在蘇州抓獲該公司3名主要負責人,發現公司在短短4個月內就售出了假牛肉干近8百萬元。
經查,成都的彭某負責假牛肉干包裝推廣,直播間的觀看數據、夸贊“好吃”的彈幕都是由他安排。目前,近20名涉案人員已被采取強制措施。
三地三家公司生產、推廣、和銷售“各司其職”,組團忽悠消費者通過查詢李先生的購買信息,民警獲悉,李先生買的“牛肉干”,都是蘇州某電商公司出售的。民警趕赴蘇州調查了解到,該電商公司是三名老板合伙經營的,公司里還有10多名客服人員。
民警了解得知,該公司自去年7月以來,幫助內蒙古某食品公司在網上銷售“牛肉干”,與該公司一起為食品公司服務的,還有一家成都的傳媒公司。三家公司形成了食品公司生產、傳媒公司推廣、電商公司銷售的合作模式。
“我們知道這個‘牛肉干’是假的,不是牛肉做的。”面對民警,電商公司的3名老板說,因為不是貨真價實的“牛肉干”,所以要求退貨的顧客特別多。
客服的大部分工作就是處理退貨,“前期的包裝袋上都寫著‘牛肉干’字樣,但投訴太多,我們和食品公司對接,告知情況,他們就把包裝改成了‘肉干’字樣,想應付過去。”
警方兵分三路捉拿嫌犯,近20名犯罪嫌疑人無一漏網在這家電商公司,民警查獲17箱“牛肉干”,都是顧客退貨寄回來的。民警將電商公司的3名老板以及10多名客服全部抓獲。據了解,3名老板中,有兩人在當地從事線上螃蟹銷售,另一名老板蘇某則是一名“淘客”。
所謂“淘客”,就是線上銷售的掮客,他們幫助實體企業聯系電商公司、推廣公司,打造網店,進行線上銷售。
蘇某供述,去年7月,他的一位“淘客”朋友湖北人吳某和他聯系,說要幫助內蒙古某食品公司牽線搭橋,在網上銷售“牛肉干”。
隨后,蘇某與兩名熟人合伙開了電商公司,吳某則聯系成都的傳媒公司,負責宣傳推廣。
去年11月初,民警兵分三路,一路奔赴武漢,將“淘客”吳某抓獲;另外兩路分別奔赴四川成都和內蒙古呼和浩特進一步偵查。
在成都,民警掌握了傳媒公司負責人梁某的信息,將其抓獲;在呼和浩特,也成功將食品公司老板云某拿下。至此,涉及該案的三家公司的近20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
據悉,去年7月至11月,三家企業“合作”銷售用鴨肉做成的“牛肉干”,銷售額累計800多萬元。
來源:本文轉載于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陳述內容和觀點,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