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騙涼山女孩賣慘帶貨,流不出淚直接掐哭!這些假視頻被曝光
“為了帶貨賣蘋果,有網絡視頻團隊教小女孩演戲“賣慘”,甚至給孩子滴眼藥水、掐孩子;為牟利,有主播以資助孩子為名,利用公眾愛心售賣假珠寶……策劃人:流不出眼淚就掐
最近,這樣一段視頻曾在網絡上流傳:四川涼山地區的小姑娘從沒見過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上不起學,身世凄慘,讓人唏噓不已,很多人在同情之余也慷慨解囊,購買視頻中涼山地區貧困村民銷售的自產蘋果。
但其實這些視頻都是一個叫韓文的團隊拍攝的,為了達到效果,采用滴眼藥水、掐孩子等手段,人為制造女孩流淚場面。
“韓文團隊”的策劃人“韓文”真實姓名趙宏進,1992年生,陜西人,以前在上海打工時負債累累,2020年雇攝像師組成團隊,來到涼山開始做短視頻,并在某視頻平臺建立專門賬號發布傳播。
流淚是假,那么視頻中小姑娘凄慘的故事又是否真實呢?
根據記者的實地調查,今年七歲的阿佳根本不是“韓文團隊”視頻所宣稱的那樣是孤兒,上不起學。真實情況是,阿佳父母離異后,和爸爸、繼母、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且涼山從2016年推行一村一幼學前免費教育,不需要花一分錢,阿佳已經在幼教點上了三年學。
圖左為阿佳自己家的房子,圖右為短視頻畫面。
被拍攝者是以欺騙方式拉入鏡頭的,孩子說的話是人為教的,家庭境況是編造的,臉上的造型是經過設計的,就連拍攝時的場景也經過了移花接木。拍攝時“韓文團隊”沒有用阿佳自己家的房子,而是選擇了村里一間早已不住人的土坯房。
為了吸粉增加流量,“韓文團隊”視頻里最多的就是年邁的老人、哭泣的孩子、破敗的老房子。一條“石榴大爺”為了換生活費,要賣掉孫女心愛的小狗的視頻也是假造的。女孩是鄰居的孩子,狗是臨時借的。至于幫助啞巴母子賣蘋果,真實情況是“韓文團隊”只在這戶人家里買了幾千斤蘋果,但通過直播銷售了幾十萬斤蘋果,獲利達29萬元,趙宏進個人分得12萬元。
貴州一小山村傳來龍叫?真相是……
2020年6月底,在網絡上一段視頻突然火了起來,根據視頻顯示,貴州省威寧縣一個名叫堅強村的小山村傳出了奇怪的叫聲,有人甚至說這是龍的叫聲,一時間,視頻火爆刷屏,威寧縣這個小山村也成了網紅村,不僅是十里八鄉的村民,就連云南、四川也有人趕過來,甚至有人宣稱,真在現場聽到了龍叫。
經過調查,專家基本認定,在堅強村附近聚集的人員所聽到的現場奇怪聲音,實際是當地一種鳥類發出的。明明是鳥叫,怎么就變成了響徹山谷的“龍叫”呢?這最開始的所謂“龍叫”的視頻又是怎么出來的呢?威寧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后發現,視頻是造假而成,視頻里所謂龍的叫聲,實際是來自于2018年7月,網絡上一則動物園內老虎嘶吼的原聲視頻。威寧網友劉某江、虎某江、陳某丹、張某等人為博取關注,將不同場景的視頻、音頻嫁接,再加上后期音效處理,上傳到網絡,4人因造謠受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及訓誡等處罰。
造假視頻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根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9.27億,占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用戶群體,與此同時,視頻造假也不斷出現,像曾被網上廣泛傳播的“女孩考上大學跪謝父母”、“火鍋店老板娘教訓醉酒男”等,都被證實是擺拍,如果說有些假視頻是為了騙取關注、吸引流量、增加粉絲,那么還有一些造假視頻則更是赤裸裸的為了直接的利益,把人們的好奇心,甚至同情心通過造假視頻直接兌換成金錢。在這些假視頻后面,甚至有專業公司、專業團隊介入,結成地下產業鏈條。
賣家打著慈善的幌子直播賣珠寶
買家收到的蜜蠟卻是塑料
某視頻號先后發布了五六十條視頻,男主角經常為了幫人潸然淚下,根據平臺顯示數據,很短時間內就吸粉超過200萬人,隨即,視頻號主人以伸張正義、資助孩子為名,直播賣起了珠寶。
煽情再加上眼淚,打動了不少粉絲們的心。楊女士從2020年12月開始,前前后后購買了所謂海洋之星、鉆戒、蜜蠟、珍珠等共計兩萬多元珠寶,可貨到后,楊女士欲哭無淚。
投訴人 楊女士:蜜蠟我都不好意思說賣400多,原價好像是2900多,鑒定下來說是塑料,人家也不給我鑒定了,直接說不要鑒定一看就是假的。
被投訴后,造假號換個平臺換個馬甲繼續騙。
記者介入后發現,類似的投訴并不在少數,并且不光珠寶是塑料的,連視頻號主人賣慘的故事也都是虛構的。
然而,面對投訴,平臺只是下架了相關視頻號,這位視頻號主人干脆轉移到了另一個平臺上,換了個馬甲,繼續他的情感故事。受害者們投訴無門,退賠無路。專業人士指出,視頻造假屢打不絕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門多,定性難,不法人員違法成本極低。
多部門出臺網絡短視頻管理規范
讓造假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專業人士指出,視頻造假屢打不絕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門多,定性難,不法人員違法成本極低。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重視網絡視頻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2019年,《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出臺,明確網絡短視頻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
2020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平臺要落實管建同步,對違規不良內容實現精準預警和及時阻斷。
2020年下半年,部分平臺聯合發布《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營銷平臺自律公約》,平臺將共享嚴重違法主播信息,完善違法行為處置公示制度。
讓造假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才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更健康。
來源:央視新聞
最近,這樣一段視頻曾在網絡上流傳:四川涼山地區的小姑娘從沒見過自己的母親,父親去世,上不起學,身世凄慘,讓人唏噓不已,很多人在同情之余也慷慨解囊,購買視頻中涼山地區貧困村民銷售的自產蘋果。
但其實這些視頻都是一個叫韓文的團隊拍攝的,為了達到效果,采用滴眼藥水、掐孩子等手段,人為制造女孩流淚場面。
“韓文團隊”的策劃人“韓文”真實姓名趙宏進,1992年生,陜西人,以前在上海打工時負債累累,2020年雇攝像師組成團隊,來到涼山開始做短視頻,并在某視頻平臺建立專門賬號發布傳播。
流淚是假,那么視頻中小姑娘凄慘的故事又是否真實呢?
根據記者的實地調查,今年七歲的阿佳根本不是“韓文團隊”視頻所宣稱的那樣是孤兒,上不起學。真實情況是,阿佳父母離異后,和爸爸、繼母、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且涼山從2016年推行一村一幼學前免費教育,不需要花一分錢,阿佳已經在幼教點上了三年學。
圖左為阿佳自己家的房子,圖右為短視頻畫面。
被拍攝者是以欺騙方式拉入鏡頭的,孩子說的話是人為教的,家庭境況是編造的,臉上的造型是經過設計的,就連拍攝時的場景也經過了移花接木。拍攝時“韓文團隊”沒有用阿佳自己家的房子,而是選擇了村里一間早已不住人的土坯房。
為了吸粉增加流量,“韓文團隊”視頻里最多的就是年邁的老人、哭泣的孩子、破敗的老房子。一條“石榴大爺”為了換生活費,要賣掉孫女心愛的小狗的視頻也是假造的。女孩是鄰居的孩子,狗是臨時借的。至于幫助啞巴母子賣蘋果,真實情況是“韓文團隊”只在這戶人家里買了幾千斤蘋果,但通過直播銷售了幾十萬斤蘋果,獲利達29萬元,趙宏進個人分得12萬元。
貴州一小山村傳來龍叫?真相是……
2020年6月底,在網絡上一段視頻突然火了起來,根據視頻顯示,貴州省威寧縣一個名叫堅強村的小山村傳出了奇怪的叫聲,有人甚至說這是龍的叫聲,一時間,視頻火爆刷屏,威寧縣這個小山村也成了網紅村,不僅是十里八鄉的村民,就連云南、四川也有人趕過來,甚至有人宣稱,真在現場聽到了龍叫。
經過調查,專家基本認定,在堅強村附近聚集的人員所聽到的現場奇怪聲音,實際是當地一種鳥類發出的。明明是鳥叫,怎么就變成了響徹山谷的“龍叫”呢?這最開始的所謂“龍叫”的視頻又是怎么出來的呢?威寧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后發現,視頻是造假而成,視頻里所謂龍的叫聲,實際是來自于2018年7月,網絡上一則動物園內老虎嘶吼的原聲視頻。威寧網友劉某江、虎某江、陳某丹、張某等人為博取關注,將不同場景的視頻、音頻嫁接,再加上后期音效處理,上傳到網絡,4人因造謠受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及訓誡等處罰。
造假視頻已形成地下產業鏈
根據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9.27億,占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用戶群體,與此同時,視頻造假也不斷出現,像曾被網上廣泛傳播的“女孩考上大學跪謝父母”、“火鍋店老板娘教訓醉酒男”等,都被證實是擺拍,如果說有些假視頻是為了騙取關注、吸引流量、增加粉絲,那么還有一些造假視頻則更是赤裸裸的為了直接的利益,把人們的好奇心,甚至同情心通過造假視頻直接兌換成金錢。在這些假視頻后面,甚至有專業公司、專業團隊介入,結成地下產業鏈條。
賣家打著慈善的幌子直播賣珠寶
買家收到的蜜蠟卻是塑料
某視頻號先后發布了五六十條視頻,男主角經常為了幫人潸然淚下,根據平臺顯示數據,很短時間內就吸粉超過200萬人,隨即,視頻號主人以伸張正義、資助孩子為名,直播賣起了珠寶。
煽情再加上眼淚,打動了不少粉絲們的心。楊女士從2020年12月開始,前前后后購買了所謂海洋之星、鉆戒、蜜蠟、珍珠等共計兩萬多元珠寶,可貨到后,楊女士欲哭無淚。
投訴人 楊女士:蜜蠟我都不好意思說賣400多,原價好像是2900多,鑒定下來說是塑料,人家也不給我鑒定了,直接說不要鑒定一看就是假的。
被投訴后,造假號換個平臺換個馬甲繼續騙。
記者介入后發現,類似的投訴并不在少數,并且不光珠寶是塑料的,連視頻號主人賣慘的故事也都是虛構的。
然而,面對投訴,平臺只是下架了相關視頻號,這位視頻號主人干脆轉移到了另一個平臺上,換了個馬甲,繼續他的情感故事。受害者們投訴無門,退賠無路。專業人士指出,視頻造假屢打不絕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門多,定性難,不法人員違法成本極低。
多部門出臺網絡短視頻管理規范
讓造假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專業人士指出,視頻造假屢打不絕的原因之一,就是涉及部門多,定性難,不法人員違法成本極低。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重視網絡視頻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2019年,《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出臺,明確網絡短視頻平臺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
2020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平臺要落實管建同步,對違規不良內容實現精準預警和及時阻斷。
2020年下半年,部分平臺聯合發布《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營銷平臺自律公約》,平臺將共享嚴重違法主播信息,完善違法行為處置公示制度。
讓造假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才能讓網絡空間更清朗更健康。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