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村民愛進“充電屋”
“沒有建立農家書屋前,村民們喜歡打麻將,喜歡喝酒,現在建起農家書屋和民族民俗民風廣場后,村民的意識改變了許多,很多村民們喜歡來到廣場上跳舞,喜歡到農家書屋里看書,把書屋當成了充電屋。”該村村民楊貴美說。
2013年,喜德縣民主村建成文化站、農家書屋、公共活動場所等多位一體的村公益設施綜合樓后,村民喝酒賭錢的少了,借書看書的人多了,村民們愛到農家書屋借書看書,農家書屋成了他們的致富屋,成了他們的精神樂園。
楊貴美是村里的青年致富能手,多年來,他一直種植大棚蔬菜,效益還可以。但書屋建成了,他從農家書屋借了一些有關蔬菜的采光、溫度、濕度、用藥書,在家仔細閱讀,認真研讀后。他按書上對大棚蔬菜進行科學的種植后,一年下來,他投入的成本比上年減少了許多,而產量卻提高了15%,6畝地增收1200元……”
民主村位于喜德縣城的西面,距縣城12公里,是一個彝、漢、回等民主雜居村,是喜德縣2012年彝家新寨建設村。全村規劃住房建設200戶(其中新建118戶,改建82戶)。于2013年6月,村民住進了新房子,用上了沼氣池,全村硬化了村內道路,建成了文化站、農家書屋、公共活動場所等多位一體的村公益設施綜合樓和民族民俗民風廣場。
據該村支部副書記張杰介紹,該村共有書籍6000多冊,為了更好的保證書的管理和流通,發揮作用,該村委會聘用專人對書屋進行負責管理,建立《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員職責》、《農家書屋借閱制度》等規章制度,并對書進行分類,根據村民的情況,向他們推薦不同的書籍。養殖專業戶就推薦《肉牛養殖技術》、《閹雞飼養技術》等書籍,老人和婦女就推薦《老年人防病知識》、《婦女病癥100問》等書籍,把科幻書籍、童話書籍就推薦給孩子們看。自從有了農家書屋,該村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該村的阿加木果老人說:“他只認識彝文字,平時只是看看《涼山日報》彝族版,現在好了,彝文書籍比較多,有爾比爾吉,有老人防病知識,以前經常得病,現在看書后,自己知道怎么防疾病了,很少得病了。”
喜德縣民主村建成農家書屋后,村民們掌握了科技知識,他們把進書屋看書當作科技致富、經營管理的有效途徑,切實掌握了實用技能,增強了致富本領,收入水平明顯得到了提高。農家書屋真正成為了民主村村民的‘充電屋’,也成為了他們離不開的‘致富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