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東:妙筆繪畫卷 創衛促“蝶變”
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污水處理廠等一個個市政工程穩步推進;環境保護、門前五包、病媒生物防治等一項項措施細化落實。如今漫步會東縣城,道路寬闊整潔,抬頭望去,草坪翠綠,鮮花嬌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縣城一片通明,一組組景觀燈,霓光閃爍,給整個縣城的夜景更增加了幾分嫵媚和魅力。自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的號角吹響,會東把創建衛生縣城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創衛”成果,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2013年縣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縣城城市化、城鎮特色化、農村社區化,加快構建“縣城首位帶動、集鎮次級支撐、新村多點突破”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
2014年6月,會東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動員會提出:創建省級衛生縣城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兩項工作彼此關聯、相互促進——就是通過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加大縣城建設力度、加快縣城發展步伐,使縣城整體功能更加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等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品位明顯提升,最終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
改變思想人人都是創衛主體“創建省級衛生城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拿牌子、爭榮譽,而是要以“創建”為載體,動員全民參與,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味,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
“‘創衛’沒有退路,不創則已、創則成功、志在必得”。 在全縣創衛工作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袁文林向全縣發出了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的動員令。
在動員大會后,會東上下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全縣成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縣委副書記、分管縣長任副組長的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領導小組,在縣衛生局設立了創衛辦,抽調了8人到縣創衛辦負責日常工作開展。縣級各部門各單位都明確了一名主要領導、一名分管領導、一名聯系員負責創衛工作。制定了《會東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實施方案》等文件,并細化了涉及“創衛宣傳”、“健康教育”、“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病媒生物防治”、“社區衛生管理”等9個子方案。將創建指標任務科學分解,明確到縣領導、到部門、到社區、到每個居民,由縣委、縣政府與相關單位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
全縣干部群眾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創衛信心更加堅定,樹立了創衛工作一盤棋的思想,形成了“事事關系到創建成敗、人人都是創建主體的良好氛圍”。
劉大哥是小吃店的老板,由于店面小,以往,客人多時,總會在店門口前的人行道上擺上兩張桌子……自今年以來,門口的桌子不見了,走進店里,里面粉刷一新,給人感覺整潔衛生,原料、食品也劃區而分了。
“堆在門口的東西,現在都收進來了,又隔了一間儲藏間。”劉大哥說,“到處都是創衛的宣傳,城管、衛生等單位都來說過幾次了,少張桌子也減少不了多少收入,環境衛生搞好了,大家都覺得舒服,興許生意就更好!”
不僅是劉大哥,現如今,在會東經常會看到一個個全民創衛的閃光亮點:帶著紅袖標的志愿小分隊成為街巷亮麗的風景;單位職工帶上掃帚、鏟子,沿街認真清掃垃圾、清除城市“牛皮癬”;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主動撿拾垃圾,帶動起愛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提升品位基礎設施建設給力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的標準高、要求嚴,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塊最硬的“骨頭”。對于會東這個縣城常住人口達10萬余人的小縣城來說,火爆的人氣同時也是創衛必須要面臨的考驗。
為此,從前幾年開始會東就做了大量打基礎、立長遠的工作,把創衛緊密與兩項長期性的工作相結合:
——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緊緊圍繞改造好一座舊城、建設好一座新城總體目標,一手抓舊城改造,一手抓新區開發。改造縣城舊城區,加快文化館、老體育場兩個片區舊城改造進度;完善全球通路立面改造、啤酒廣場、濕地公園、魚河景觀風貌打造相關后續工作;統籌推進老城區管網改造、污水處理廠等市政項目。開發小岔河新區,統籌推進水、電、氣、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商貿、文體、政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小岔河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建設。大力支持縣城所在地會東鎮領先發展,做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依托發展產業、加強城市管理,著力打造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物流中心,努力把縣城建成12平方公里、人口10萬—15萬人以上,山青、水秀、街綠、城美的生態型川滇優美小城市。
——與城鄉環境治理相結合。將創建省級衛生縣城9個大類、55個分項標準與城鄉環境治理4個大類30個治理重點相互對照,整體推進,系統推進健康教育、市容環境、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公共場所及生活飲用水、“五小”行業專項整治、病媒生物防治、傳染病防治等工作,有效治理通行“堵”、衛生“臟”、秩序“亂”、整體“差”等突出問題,確保建成清潔有序、健康文明的縣城環境,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節約集約、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開發區域內,將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城鄉環境治理關聯事項統籌納入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市政功能分區,系統布局水、電、路、氣、通信、排污、停車場、各類市場等市政公共基礎設施。
在已建成區域內,統籌考慮現有條件,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因地制宜作適當優化調整,完善現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將市政基礎設施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城北廣場、舊城改造、城市供水工程、城北農貿市場、老街古鎮、小河嘴進出口風貌打造、東區廉租住房、魚人家樓盤……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柏油路四通八達。通過改舊、建新、提位,“一環、兩軸、三組團”的城市整體空間結構正逐步形成,縣城各項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為創衛打下堅實的基礎。
注重長效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是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的重點,也是多年來工作的難點。自創衛工作開展以來會東縣逐漸理順城市建設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科學的城市規劃機制、系統的市民教育機制、多元的投入保障機制、有序的城市建設機制、規范的城市管理機制、嚴格的工作監督機制、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等七大長效機制,力爭破解城市規范管理制約“瓶頸”。
城管、公安交警、交通運管、工商、食藥監、環保、水務、衛生等主管部門,嚴格執行細化制定的實施方案,整體推進4個大類30個重點領域的治理工作:
治理通行“堵”,重點解決占道停車、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等人為因素導致道路擁堵的問題;重點解決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并行混行,行人、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橫穿馬路、擅闖紅燈,車輛隨意調頭、逆向行駛等與通行相關的秩序問題,實現學校路段、臨近市場路段、地標路段、餐飲業集中路段等城區干道暢通有序的目標。
治理衛生“臟”,突出“減少一次污染”、“治理二次污染”兩大重點,著力減少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渣、廢氣、噪音等各類垃圾污染源;重點治理縣城廣場、各類市場、大小街道、建設工地等場所的垃圾類、粉塵類污染,治理魚河、沃村河、官村河等河段的河道類污染,治理城區KTV、商業門店、城區廣場等場所的噪音類污染等,實現城區空氣清新、流水清澈、地面清潔的目標。
治理秩序“亂”,重點解決行人、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通行、不遵守相關管理規定,商戶、商販不在規定區域營業,占道現象嚴重等市民行為混亂的問題,實現廣大市民遵章守紀的目標。
治理整體“差”,重點解決服務的意識特別是創新服務的意識不強,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單一落后等問題,實現提高公共管理服務水平的目標。
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城鄉環境領域存在的通行“堵”、衛生“臟”、秩序“亂”、整體“差”等現象得到有效扭轉,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妙筆繪畫卷,創衛促“蝶變”。隨著“創衛”工作的深入推進,會東縣城面貌日新月異,一座具有川滇特色的“生態 ”宜居小城正悄然展現在世人面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