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努力在彝族聚居區率先發展
近幾年來,喜德各項建設發展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基礎差、起步晚、實力相對較弱的基本縣情仍未改變。該縣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共同面對的最大任務或最主要矛盾就是加快發展。而如何后發突破,進位趕超,關鍵在于找準發展定位、創新模式,錯位發展。”
認清后發優勢優化發展思路喜德縣位于涼山州中北部,與西昌、冕寧、越西、昭覺一市三縣接壤,與西昌市直接接壤線長58公里,是越西、甘洛南進西昌的必經之地,也是涼山州北出“樂山——成都”的北部咽喉。隨著“成涼”、“涼攀”區域合作發展關系建立,“瀘喜路”升級為國道,正在實施的“交通大會戰”等讓喜德的交通瓶頸不斷得到緩解,區域優勢不斷顯現。
另外,喜德是礦產資源富縣,礦產資源組合開發優勢突出;同時,喜德也是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大縣,從資源角度看,喜德是富饒的。
“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市場優勢和后發優勢,是實現喜德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關鍵。”喜德縣樹立科學的資源觀念,合理科學開發優勢資源,喜德后續發展大有可為。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發展‘一帶’、開發‘一片’、帶動全縣,實施‘雙輪’驅動、推進‘兩化’互動、帶動‘三化’聯動,致力生態優先、開放開發、錯位發展,實現工業增速、農業增效、旅游突破,奮力推進喜德加快發展、科學發展、超常規發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喜德在彝族聚居區率先發展。喜德改革發展藍圖已繪就。
狠抓項目建設夯實產業基礎在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進程中,喜德狠抓項目建設、夯實產業基礎。
走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是強縣之路。以“《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考核辦法》將喜德列入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不再納入考核指標”這一實際,及時調整思路,加快轉型升級。一是抓規劃引領,合理布局工業園區,用5—10年時間打造3個10億元級工業園區,形成縣域經濟支撐。二是抓企業升級,增強工業底部基礎,加快技改的內涵式裂變。三是抓項目推介,發展優勢產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引進低能耗關聯企業,發展循環產業。
走特色農業化是富民之基。發展山區立體農業,培育農業龍頭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保持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的態勢。
走統籌城鄉發展是幸福喜德之路。一是結合災后重建,編制以縣城為中心、7個鎮為基礎的鄉鎮城鎮建設規劃,集約發展特色小鎮。二是抓好縣城總規的實施,抓好新區規劃建設、縣城大道建設、垃圾填埋場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天然氣項目規劃。三是加強小集鎮建設,把宜居放在首位,加快推進冕山、拉克、東河等重點鄉鎮建設。四是推進美麗新村建設。據悉,喜德今年完成22個彝家新寨、7個整村推進建設和5個災后重建集中安置點建設,新啟動33個彝家新寨和整村推進建設,實現扶貧解困3500人。
同時走生態錯位發展之路。進一步強化規劃引領,整合旅游優勢資源,打造精品旅游產品。一是將拉克鄉打造成攀西陽光溫泉度假和彝家風情體驗旅游精品鄉鎮、民族地區農業鄉鎮“產村相融”的樣板和彝族文化產品集聚地,將東河瓦爾建成集彝族風情、田園休閑、山地體驗、養生度假的生態小鎮。二是推進小相嶺景區開發,將其打造成涼山人文生態旅游精品。三是做優溫泉旅游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