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環線的歷史意義——開啟西昌發展新篇
“要打破西昌交通的瓶頸,就要著力構建外向循環型的路網新體系,打通進出口,暢通內循環。當前,全市要緊緊抓住全州實施交通大會戰,西昌‘交通樞紐年’的建設契機,全力推進繞城環線公路建設,緩解過境交通壓力,實現城市主出口與區域公路主骨架交通網的有效連接,從而極大地提高西昌對外交通通達程度。”——西昌市交通發展戰略“一路通,百業興。”交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命脈。面對與日俱增的交通壓力,站在實現城市發展二次跨越的關鍵節點,西昌市委、市政府將破解城市交通瓶頸的希望寄托在兩條呼之欲出的環線路上——一條是繞城環線公路,一條是北環線。
“給西昌城市建設留下足夠發展空間,為實現‘暢通西昌’目標,推進‘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戰略,構建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現代化大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在這樣的發展定位中,兩條環線的建設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依托區域大交通建設,西昌城市發展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西昌繞城環線示意圖西昌繞城環線路概況西昌市環線公路分為北、西、南、東四段,全長約72.5公里(其中利用西昭高速8.2公里,新建環線公路64.3公里),總投資80億元(不含西昭高速利用段)。
公路等級為一級公路,設計時速80km/h,采用雙向六車道,路基寬度32米,為封閉收費公路。建設總占地約8000畝,設置11處互通。西昌市目前城區面積約為30平方公里,繞城環線建成后,建成區面積將達到274平方公里,城區面積將增加248平方公里,較原城區面積增加約9倍。
計劃開工日期: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工期5年。
西段:小廟→太和→裕隆→高草,全長19公里。
南段:高草→經久→缸窯→海南鄉,全長18公里。
東段:海南鄉→大興鄉→川興鎮,全長19公里。
北段:川興鎮→高枧鄉→四合鄉,全長8公里。
利用西昭高速路段:四合鄉→小廟鄉,全長8.2公里。
路線走向:本項目路線起點位于小廟鄉,接規劃西昭高速與既有瀘黃高速交叉點,建天王山樞紐互通,主線順接西昭高速,上跨瀘黃高速,向西布線,橫跨安寧河谷,外繞太和鎮及規劃高鐵站,設太和互通,再靠西側群山,沿山腳布線,向南經九龍、裕隆回族鄉、高草回族鄉,先后設置裕隆互通及高草互通,再外繞高草鄉,折轉向東,再次橫跨安寧河谷,于經久鄉上跨瀘黃高速、S307及成昆鐵路,設置經久復合樞紐互通,連接瀘黃高速及S307。翻越經久鄉山埡口,至西溪鄉牛郎村,改建國道上跨本項目,并設置牛郎互通連接國道。再沿山谷坡腳布線,經海南鄉缸窯村,設缸窯隧道穿越山嘴,再沿山坡布線,盡量靠南側山體,遠離邛海、瀘山風景區規劃范圍,設海南互通連接S212。再上跨鵝掌河,以長隧道方式穿越馬家山,繞避開保利開發區,到達大興鄉,設大興互通。再沿山腳布線,折向西北方向,上跨S307,于川興鎮設川興互通。再沿山腳,以隧道方式穿越啄木山油橄欖林場。于高枧鄉北側設高枧互通,連接整個城市西片區。再上跨東河,遠離城市規劃范圍,繞西昌市第一水廠和西昌市第三水廠,經四合鄉永定村,再上跨西河,接規劃西昭高速,設四合互通連接。
本項目為西昌市暢通聯網工程,新建快速公路路網有效連接瀘黃高速、規劃西昭高速、規劃西香高速,再以互通方式連接至地方道路,完善公路路網體系,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發展,提高公路過境能力。
本項目沿線共經過13個鄉鎮。分別依次為:小廟鄉、太和鎮、裕隆回族鄉、高草回族鄉、佑君鎮、經久鄉、西溪鄉、海南鄉、大箐鄉、大興鄉、川興鎮、高枧鄉、四合鄉。
西昌城南大道建成后,城區面積增加約9倍繞城環線:一條以發展為核心的路州府所在地西昌,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G5(京昆高速)、國道G108、省道S307、S212交匯于此,物流、人流、車流大量聚集。
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讓西昌城市交通壓力與日俱增。建設繞城環線公路,改善交通基礎條件,緩解過境交通壓力已迫在眉睫。
“不僅要建設,還要做到近期可行,遠期預留,分期實施,統籌兼顧。”西昌市上下形成這樣的共識。于是,一個以“遠近高低,內外兼顧”為總方針,堅持“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結合、與國家高速公路建設規劃相結合、與城市擴容需求相結合”“三個結合”的西昌市繞城環線公路方案在期待中出爐。這是一個突出指導性、綜合性、區域性和操作性的方案。
今年5月24日,再次聽取西昌市關于繞城環線公路的匯報后,州委、州政府原則同意西昌市政府匯報的項目建設方案,要求按照“總體設計,分段報批”的方式加以實施。“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出臺,上報省發改委審查。按照計劃,繞城環線路將于明年10月開工。”西昌市交通局公路股股長余澄介紹說,西昌市目前城區面積約為36.39平方公里,繞城環線建成后,城市發展空間區域面積將達到274平方公里,較原城區面積增加約9倍,城市發展空間將得到極大拓展。
繞城環線公路的建設,將為西昌城市發展注入無窮活力:
——這是一條促進項目區內經濟發展的路。西昌地處攀西裂谷成礦帶,境內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以及非金屬礦藏均有分布。一條快速通道的建成,將大大推進區域資源開發與利用,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這是一條兼顧旅游事業進一步發展的路。西昌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是中國西部的生態宜居天堂和創富發展福地,境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自然風光美麗多姿,人文景觀古樸神秘。繞城環線公路的建設,將大大改善全市交通基礎條件,對特色資源的開發、保護,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是一條適應西昌城市發展規劃的路。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昌市圍繞“川滇綜合樞紐、綠色釩鈦之都、國際山水名城”的戰略目標,按照省委要求努力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打造“承接成昆、聯動雅攀、輻射周邊”的區域物流中心、商貿中心、旅游中心。現有城市規模已不能滿足發展要求。繞城環線項目的建設將使西昌城區面積大大拓展,為城市建設創造足夠的發展空間,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這是一條實現對外交通便捷轉換的路。作為州府所在地,G5(京昆高速)、國道G108、省道S307、S212交匯于西昌。隨著雅西高速的通車,涌入西昌市區的交通量激增,交通節點的嚴重不足極大影響了城市對外交通的快速轉換。繞城環線項目的建設將有效實現城市主出口與區域公路主骨架交通網的連接,極大地提高西昌市對外交通通達程度;——這是一條加強區內交通聯系的路。受邛海、瀘山格局影響,西昌城市布局呈現出多片組團發展、不規則分布的特點,老城區主要位于邛海、瀘山以北,規劃新城區主要位于太和鎮和安寧河以東、瀘山以北,經久、太和、成涼三大工業園區位于新城區以南、以西、以北。繞城環線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加強各城市組團之間的聯系,促進區域間人員、物資、信息的交流,促進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北環線全景(規劃圖)橫跨東西,與城南大道平行北環線:一條緩解老城區交通擁堵的路“從我家到單位,距離不過5公里,但是每天去上班都要超過40分鐘。”家住健康路,在西昌北城區上班的市民錢先生很無奈地說。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區車流量的增多,西昌老城區的交通已處于不堪重負的狀態。“進退兩難”已困擾該區域市民多年。目前,隨著旨在緩解老城區交通擁堵問題的西昌北環線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一幅暢通無阻的和諧交通畫卷近在眼前……“北環線是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連接太和園區、西部新城區、老城區和城市東部田園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的東西向城市主干通道,目前已經進入道路設計階段。這條路地形復雜,要經過山區、城區和河流,有些地方需要架橋。”西昌市規劃建設局副局長王勤介紹,由于地勢高差較大,全段主車道(雙向6車道)采用全高架通過低洼地段,橋下設置底層道路;勝利路段主車道(雙向6車道)采用全高架通過低洼地段,橋下設置底層道路,全長840米;東河位置高差較大,也采用橋梁通過,全長340米。節點平均間距1.6公里,投資估算約40億元。
據悉,北環線起點接改線后新京昆高速公路,終點接航天大道東延線,全長19.8公里,規劃寬度26米、50米。其中,新京昆高速公路至川興段規劃50米,長17.5公里;川興至航天大道東延線,規劃寬度26米,長2.3公里。全線設置節點10個,分別是西攀高速路節點、天王山大道節點、新機場路節點、長裕路節點、勝利路節點、健康路節點、一環路節點、望海路節點、規劃50米主干道節點、川興節點。
“北環線建成后,與目前的西昌城南大道形成平行線,將有效解決老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全市城區交通壓力,同時將促進‘城中村’和‘城新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王勤說。
大交通環線建設,緊隨快速發展的經濟速度,彰顯城市發展后勁,讓西昌川滇綜合樞紐核心地位日漸清晰。
破解與超越交通無疑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命脈。對于發展相對滯后的涼山來說,交通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顯。縱觀涼山的發展歷史,交通一直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正式通車,開啟了涼山經濟大發展序幕。這是一條改變涼山人命運的交通大動脈,有專家更是提出“成昆鐵路讓涼山發展進步了50年”的觀點。
5年后的1975年,西昌青山機場投入使用,貨運發展迅速、年旅客吞吐量迅猛增長,“涼山空中走廊”大大縮短與發達地區的空間距離。
時間進入新紀元,2012年4月28日,雅西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這對于涼山貫徹落實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改善沿線區域交通條件,加快實施集中連片扶貧攻堅,推進自然資源與旅游人文資源帶開發和城市群建設,加速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將進一步促進安寧河谷經濟發展帶建設,從而改善我州區域投資環境。
無論是成昆鐵路、“涼山空中走廊”,還是雅西高速公路,其核心區都指向了一個地方——西昌。作為處于涼山發展核心區的西昌,無疑是涼山交通大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依托便捷交通,得益于“一辦三創”,城市發展潛力和活力順勢迸發,西昌實現第一次城市跨越發展。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西昌加快轉型、加速二次城市跨越發展的關鍵節點,城區北環線和繞城環線兩條路的規劃建設被擺在了突出位置。承載著緩解西昌城區交通擁堵問題“重托”的環線路,是西昌城市發展在面對新壓力時,對城市規劃和功能布局的全新考量。
按照規劃,繞城環線建成后,西昌城市發展空間區域將突破200平方公里,達到274平方公里,而目前西昌市城區面積僅約為36.39平方公里。
數字背后是一幅更加絢麗多彩的藍圖,繞城環線建設的意義已遠遠超越現實的民生意義。“高架橋”、“立交橋”、“繞城高速”等等諸如此類的交通名詞將在西昌這座發展后勁十足的城市中出現,這是一個城市邁向現代文明的標志。
作為承接西昌發展過去與未來的的這條環線路,將以見證歷史的意義載入西昌城市發展史,開啟西昌城市發展新時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