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舞蘊新風成生
近日到牟定縣采訪,一種古老的歌舞——彝族“左腳舞”的火爆,引發了筆者的思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有多種,但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最能入腦入耳,效果最佳。
“左腳舞”是一種古老的彝族歌舞,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人樊綽在《蠻書》中記載:“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閭巷,吹壺盧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左腳舞”,包含了彝族對天、地、日、月、火等的自然崇拜思想,并以歌、舞、樂的形式表達出來,歌聲清脆悅耳,舞步整齊劃一,成為團結向上、開拓創新觀念的藝術表達,經常出現在彝家吉慶禮儀、喜事婚宴、傳統節日、農閑時節的歡樂場所中。目前“牟定縣左腳舞文化藝術協會”已有會員隊伍33支,會員總數超過1.8萬人。
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云南省民族眾多,借助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是一條新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