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及時 德昌縣龍興溝三小時解除險情
截至7月30日,涼山州山洪災害預警系統共發預警2009次——8月15日,德昌縣小高鄉高豐村龍興溝,兩岸堆積的沙包,淤泥掩埋的莊稼,還可見洪水肆虐的痕跡。
“還好我們早做預警,三個小時后就解除了險情。”高豐村五組組長陳澤祥說。
8月10日,一場暴雨襲擊德昌,多個鄉鎮出現險情,德州鎮還出現了泥石流,四間房屋倒塌,但是因為避險及時,無一人傷亡。
“這得益于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提前預報提前預警。”涼山州水務局副局長張之棟說,去年6月涼山州山洪災害預警系統運行,截至今年7月30日,全州共發出預警2009次,1630人成功避險。
根據雷達圖有目的監測8月9日下午,天還未下雨,小高鄉鄉長鄭思源接到氣象部門的短信預警和防汛部門的電話預警,預計8月10日至11日,全縣境內有大雨,局部暴雨,各包村干部、村(社區)干部要嚴陣以待,加強對泥石流的監測和預警預報。與此同時,德昌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監控室,24小時值班人員盯著山洪災害預警系統,與眾不同的是,旁邊電腦還有打開的天氣雷達圖。“這個是我們德昌的首創,根據天氣雷達圖,有目的地實施監測。”德昌縣防汛辦主任樊興明說,氣象與山洪密切相關,防汛期間,值班人員24小時監控,但不可能一眼不眨盯著屏幕,有了天氣雷達圖,工作壓力小了不少。“你看,八點半到九點,西昌正在下雨。”8月15日,樊興明演示給記者看,天氣雷達圖西昌單站顯示,此時間區域雷達圖呈綠色,11點,綠色飄過西昌,下雨停止,根據雷達圖前幀后幀的走向,可以判定接下來是否有雨,有目的地實施監測。
但凡所有鄉鎮的雨量監測站降雨一旦超過所設置的預警值,預警短信自動發送,同時,值班人員也將打出電話。“德昌縣的原則是,一定要聽到對方的聲音。”樊興明說,德昌縣災害預警都實現短信和電話雙渠道通知。
早做準備3小時解除險情鄭思源接到電話,立刻電話通知所有村組干部做好準備。晚上暴雨如注,高豐村村主任楊再平聽著轟隆隆的雷聲,一個晚上沒合眼。“我們村的龍興溝,前幾天漲過水,擔心出問題,不敢睡。”楊再平說。果不其然,四點多接到村民電話,龍興溝的水漫過堤壩,浸過一大片農田,正沖向五組的農戶家。她當機立斷,立刻將龍興溝通往六組的渠道給堵住,防止洪水進一步肆虐。
正要給離龍興溝最近的五組組長陳澤祥打電話,他的電話打過來了。“我組織老人和孩子轉移到其他地方,其他青壯年,天一亮立刻組織搶險。”陳澤祥說,所涉及的8戶村民已經安全轉移。兩人不放心,掛掉電話,打著手電筒,都往龍興溝趕。為了確保龍興溝沿路無農戶滯留,楊再平一遍遍確認,雨水已經濕透衣褲。早晨六點,天蒙蒙亮,村民來了,鄉鎮干部來了,帶來了沙袋等工具,用沙袋將河堤填高,經過三個小時奮戰,險情解除。“搶救及時,我家只泡了一點肥料,沒啥子損失。”高豐村村民陳世星說。
泥石流突襲,村民轉移迅速與小高鄉一樣,早在8月9日下午,德州鎮大坪村村支書曾紹國就接到了預警短信和電話,他和7個組長晚上一起巡邏時,盯著的是村內幾口大池塘。“村內無災害隱患點,平日演練都是以池塘潰壩為背景,動員村民往高處跑。”曾紹國說。
7點30分,池塘沒潰壩,住在半山的村民馬正清卻聽到異響,出門一看,黢黑的一大團伴著“轟隆隆”的響聲,沿著溝滾滾而下,意識到是泥石流,他沿著大路一邊奔跑一邊掏出電話,給住在下方的村民打電話,三四分鐘內,一百多名村民已經站在高處,而此時,泥石流沖過800米的竹林溝,分成兩股向下方村莊沖去。
7點45分,曾紹國趕到。“既感到后怕,又覺得慶幸。”曾紹國說,竹林溝兩岸風景秀麗,植被良好,村民在這里住了一輩子從未發生過災害,就沒有防范,所幸的是,涉及的100多名農戶警惕性極高,反應迅速,在泥石流發生后幾分鐘內按照正確方式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據了解,為了更加科學判斷災害隱患,目前涼山州啟動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對以前根據經驗判斷的災害隱患點重新評價。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或網絡某些媒體,具體內容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www.800yao.com)。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